第八十七回 济公斗法金眼佛 云龙二次伤三友
济公斗法金眼佛 云龙二次伤三友
话说九宫真人华清风,抬头往北山坡一瞧,原来是一条大蟒。头在东山头,尾在西山头,真有几百丈长,有大缸粗细。华清风瞧着,倒抽一口凉气。
只见那蟒在山岫里抽来抽去,抽到一尺来长,一溜烟起在半悬空。华清风看的目瞪口呆,正在发愣,后面一声“无量佛”,说:“华道友,你可曾看见了?”华清风回头一看,乃是常老道。华清风说:“看见了,道友请庙里坐罢。真是法力无边。”常老道说:“华老道友,你我道义相投,要有用我之处,我万死不辞。”华清风说:“甚好。”两个老道,朝夕在一处讲道。这天姜天瑞来到凌霄观。一见华清风,华清风说:“你做什么来了?”姜天瑞说:“我住的铁佛寺,日久失修。我打算重修,怎奈工程浩大,独力难成,我求师父给我想个主意。”华清风尚未答言,常老道答了话,说:“不要紧,你得用多少银子?”姜天瑞说:“总得一万两银。”常老道说:“你回去罢。
我明天在开化县洒三天灾。你贴上报单,就说铁佛显圣治病。不出十天,我能给你个十万八万的。”华清风说:“好。你谢过你师伯。”姜天瑞就给常老道磕了头,自己先回庙贴报单。常老道就在河里井里一喷毒气,谁一吃水,立刻就得臌症。蟒精就来到铁佛寺,充铁佛说话治病。有钱人家求药,要一两银子,寒苦人家要一吊钱。这开化县所属八百多村庄,无数人都得一样的病。妖精正然给聚钱,哪想今天济公来了。一打铁佛的嘴巴,妖精已害怕,惊走了。自己一想:“这穷和尚把我赶走,我有何面目去见华道友?莫若我把和尚吃了。”想罢一阵风回来,显出原形,由半空中往下一落,是一条大蟒,有三四丈长,把和尚盘住,抬头要咬,和尚拿手一捏蟒的脖子,蟒妖不能动,睁着眼瞧着和尚。和尚瞧着蟒,吓得庙里作买作卖的、烧香的善男信女,连四位班头,全都跑出庙去。正在这般光景,外面一声“无量佛”,金眼佛姜天瑞来了。
书中交代,姜天瑞带领华云龙够奔小西村,一见众绅士大众,彼此行礼,问:“道爷贵姓?”姜天瑞通了名姓,说:“找我什么事?”
众绅士大家说道:“现在我们这村里,家家人人得了膨症。大概这是佛爷显圣,所为修庙。只要道爷给求求佛爷,大发慈悲,我们村里人都好了,我等情愿凑钱给修庙。省得我们自己求佛爷去。道爷给代代劳,不知道爷意下若何?”姜天瑞说:“好办。只要众位肯施舍银钱修庙,我可以求求佛爷。”
正说着话,外面有人进来回禀说:“外面有铁佛庙两位和尚,一个叫皂托头彭振,一个叫万花僧徐恒,来找道爷,有要紧事。”姜天瑞一听一愣,赶紧告辞。带华云龙出来一瞧,见皂托头彭振、万花僧徐恒二人,惊惶失色。姜天瑞就问:“什么事?”彭振说:“了不得了!现在济颠和尚来到庙里搅闹,你炔去那瞧罢。”华云龙一听就要跑,姜天瑞说:“二弟不要担惊,侍我去结果济颠的性命。我将济颠拿住,给你杀他报仇。”
华云龙知道姜天瑞有能为,自己跟着一同来到铁佛寺。姜天瑞一瞧济颠和尚被大蟒缠住,姜天瑞伸手拉出宝剑说:“好和尚,你无缘无故来搅我。”恶狠狠照定和尚脖颈就是一剑。和尚口中念“唵敕令赫”,这一剑正落在蟒的脖颈上。扑吃一响,鲜血直流,蟒头滚落在地。一溜黑烟,妖蟒竟自逃走。这一剑打去了百年的道行。济公见蟒妖走了,说:“道友我谢谢你,劳你的驾。”姜天瑞说:“好济颠,你无缘无故,坏我的大事,我焉能容你!”和尚说:“咱们二人到山后去,有话再说好不好?”姜天瑞说:“好。三位贤弟跟我来。”华云龙、彭振、徐恒也跟着,一同出了庙后门。来到无人之处,和尚说:“姜天瑞,你说怎么样?”姜天瑞说:“济颠,你要知时达务,跪倒给祖师爷磕三个头,叫我三声祖师爷。山人有一分好生之德,饶你不死。如若不然,山人当时要结果你的性命。”和尚说:“好东西!姜天瑞你这厮,出家人不知奉公守分,窝藏江洋大盗。你还敢妖言惑众,叫妖精陷害黎民。你所为贪财,贻害众人。
所作所为,伤天害理,上干天怒,下招人怨。见了我和尚,还敢这样无礼。
就是你给我磕头,叫我三声祖宗,我和尚也不能饶你。”姜天瑞一听,气往上冲,举宝剑照定和尚劈头就剁。和尚滴溜一闪身躲开,转在姜天瑞身后,和尚拧了姜天瑞一把,姜天瑞回头用宝剑照和尚分心就扎,和尚一闪身躲开,滴溜溜围着姜天瑞转弯。拧一把,掐一把,摸一把,拉一把。姜天瑞真急了,拧身跳出圈外说:“好和尚,我跟你誓不两立!你这是自来找死,休怨山人。
待山人拿法宝取你。”说着话,由兜囊掏出一宗法宝,口中念念有词,祭在空中。和尚一看,原来是一块混元如意石,随风而长,能大能小。随风而落,就如泰山一般,照和尚头顶压下来。和尚哈哈大笑,用手一指,口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迷吽,唵,敕令赫”,这石子一溜,现了原形。有鸡子大一块石子,坠落在地。姜天瑞一看,气往上冲说:“好和尚,你敢破山人的法宝!待山人再拿法宝取你。”老道又由兜中掏出一宗物件,往空中一抛,口中念念有词。和尚一看,原来是一只斑斓猛虎,摇头摆尾,直奔和尚而来。
和尚用手一指说:“唵,嘛呢叭咪吽,唵,敕令赫。”这老虎一道黄光,掉在地下,是一个纸老虎。姜天瑞见和尚连破了他两宗法宝,当时姜天瑞站在那里,口中一念咒,用宝剑一指,把腿一跺,只见半空中无数的石子,打将下来。和尚用手一指,把僧帽拿下来一接,这石子全都掉在僧帽里。和尚说:“我今天不叫你知道知道也不行。”一招手,那帽子内石子,全倒出来,堆了一座山。和尚又用手照姜天瑞一指,说:“唵,敕令赫。”姜天瑞一打寒战,自己用手就打自己的嘴巴。和尚说:“对。真得打,使劲打。再打几下。”
姜天瑞自己打的满嘴流血。和尚说:“该打。把胡子掀下来。”姜天瑞真听话,自己就把胡子掀下来。和尚说:“姜天瑞,你自己所作所为,从今以后改不改?如不悔过自新,我和尚此时就要结果你的性命。”姜天瑞自己也明白过来,疼痛难捱。知道和尚厉害,这才说:“师父,慈悲罢。我从此改过,决不敢了。”和尚说:“恐你口不应心,你得起个誓,我才放你。”姜天瑞说:“我再不改,叫我遭雷劫,打破天灵,头破身死。”和尚说:“你去罢。
华云龙你往哪里走?”华云龙站着瞧愣了。一听和尚这句话,吓得皂托头彭振、万花僧徐恒二人就往南跑。华云龙就往西跑。和尚就往西追。华云龙真是急如丧家之犬,慌似漏网之鱼,尽命逃跑,连头也不敢回,好容易听不见草鞋呱哒响了,自己这才站住。累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一瞧眼前有一座庙,华云龙打算到庙里去躲避,刚来到庙的界墙,就听庙里有妇人喊嚷:“救人哪!好,贼和尚,你敢抢夺良家妇女,你快把我放了!”华云龙一听,心说:“这庙里和尚必不是好人,我进去瞧瞧。”想罢,拧身蹿进院中,一看,是北房三间,南房三间,西房三间。北房屋中有妇女喊嚷。华云龙在窗缝中往里一看,是一个和尚,脸向里,披下发髻,打着一道金箍。有一个妇人,二十多岁,长的几分姿色。和尚意欲霸占归人,妇人直嚷。华云龙一想:“我冷不防由后面把和尚杀了,我把这妇人留下,就在庙里一住,也倒不错。”
想罢拉出刀来,慢慢进去,冷不防窜进去一刀,竞将和尚杀死,人头滚落在地。华云龙一细瞧,和尚不是外人,贼人呀了一声。不知和尚是准,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