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回众妖道灵隐放火 恶高珍信口谣言
众妖道灵隐放火 恶高珍信口谣言
话说济公禅师带领何兰庆、陶万春,慌慌张张出了三清观,二位班头也不知和尚是有什么事。
书中交代:赤发灵官邵华风,自前者由五里碑万成店逃走,带领五殿真人、七星道人、八卦真人、黑毛虿高顺、铁贝子高珍,顺大路直奔临安城。只见众人到了临安,晚间直奔灵隐寺而来,暗中一探,见庙内静悄悄,空落落,一无人声,二无犬吠,众僧人俱都安歇。邵华风说:“众位搬柴草给放火!今天把灵隐寺一烧,我总算报了仇了。然后再拿济颠僧,结果了他的性命,方出我胸中的恶气。”众行道点头,来到灵隐寺庙外九里云松观,搬了许多的柴草,堆在大雄宝殿左右。刚要点火,忽然就听大殿之内,一声喊嚷:“好杂毛老道!胆子真不小,看你们往哪走?待我和尚拿你!”众老道一听说话是济公的声音,又听大殿房上四面喊嚷:“好老道,我等在此久候多时!快拿妖道,别叫他们跑了!”众老道吓的惊魂千里,拨头就跑,跑出庙来,邵华风说:“可了不得,原来济颠在庙里,你我快走。
他既回了庙,你我够奔常州府去,劫牢反狱,搭救咱们的人。把知府一杀,然后到弥勒院,把咱们的手下人会齐了,自立常州王。”众人吓得只顾跑,怕济颠和尚追上。其实庙里不是济公,乃是少师父悟禅,房上四面是金毛海马孙得亮,火眼江猪孙得明,水夜叉韩龙,浪里钻韩庆,前者由常州府奉济公之命,在灵隐寺看庙。这四个人在大殿的四极角,分为四角,虚张声势一嚷,老道不知有多少人,众人把妖道吓走。次日金毛海马孙得亮四个人,告辞回陆阳山莲花坞去了,小悟禅奉济公之命在庙里看庙,这话休提。单说众老道夜由灵隐寺跑出来,不顾东南西北,四散奔逃。惟有铁贝子高珍吓迷了,要奔常州府应该往南,高珍他往北跑出有三十多里路来,累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自己止住脚步,一辨别方向,明白过来,要奔常州府是往南,这越走越远了。自己复反又回头往南,打算还要追赶邵华风众人,那如何追得上?
他一往一来,就是六十多里。自己料想是迫不上了,心中一想:“大概邵华风众人必上弥勒院去,我随后到弥勒院去,反正也就见着了。”天光亮了,自己找酒馆吃点东西,顺大路往前走,在大路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天来到常州府地面,相离弥勒院只有二三十里之遥,高珍低着头,正往前走,忽听对面有人说:“上哪去?小子!”贼人胆吓虚了,高珍一哆嗦,抬头一看,见对面来了一人。身高八尺以外,膀阔三停,头上扎豆青色六瓣壮士巾,上按六颗明珠,身穿豆青色箭袖袍,腰系丝鸾带,翠蓝绸子衬衫,薄底靴子,面似青泥,又似冬瓜皮,两通朱砂眉,一双金睛,叠抱押耳红毫,满部的红胡须,闪披一件豆青色英雄氅,肋下佩刀。高珍一看,认识此人乃是立地瘟神马兆熊。原本高珍他素常就怕马兆熊,知道马兆熊是个浑人最不讲理,赶紧上前行礼,说:“原来是马大哥。”马兆熊说:“你小子哪去?”高珍一想:“我要说上常州府,他必盘问我,就许不叫我走,我莫如拿话冤他。”
这小子眼珠一转,随机应变,就犯上坏来了,随口说:“我正找你哪!没想到找没找着碰上了。”马兆熊说:“你找我做什么?”高珍说:“我给你送信,你的朋友飞天火祖秦元亮,被人害了,死的好苦。”马兆熊一听,说:“被谁害了?”高珍说:“被雷鸣、陈亮两个人害的,死的可惨,把眼睛也剜了,开膛摘心。”高珍知道马兆熊是个浑人,必要找雷鸣、陈亮去拼命。
前者破慈云观有雷鸣、陈亮,我给他们拢上对,谁爱杀谁谁杀谁,他一气必走,我好走我的。焉想到马兆熊一听,更刨根问底说:“你小子说这话,是真的?你瞧见雷鸣、陈亮害的?”高珍说:“我瞧见的。”马兆熊说:“好,雷鸣、陈亮他把我秦大哥害了,我非得找他。你上哪去?”高珍说:“我没事。”马兆熊说:“跟我走。”高珍说:“上哪去?”马兆熊说:“你跟我找雷鸣、陈亮,对对这话。要是雷鸣、陈亮没害秦大哥,你小子给我们拢对,我要你的命。”高珍说:“我不去,我还有事。”马兆熊把眼一瞪,说:“你小子要不跟我走,我立刻把你脑袋掰下来,走不走?”高珍又不敢惹,连忙说:“走。”
马兆熊就要往北,高珍说:“往北上哪去?”马兆熊说:“找雷鸣、陈亮去。”高珍说:“找雷鸣、陈亮往南去。这两个人在常州府呢,我带你找去。”马兆熊说:“好。”二人一同往南走。高珍一想:“我把他诓到弥勒院去,就好把他拿了。”往前走着,见眼前是一座镇店,高珍一想:“我要带他上弥勒院,他倘若不去,我要说总得去,他要跟我动手,我是不行。我何不约他喝酒?把他灌醉了,再往弥勒院拿他。”想罢,说:“马大哥,你我喝点酒,吃点东西再走罢。”马兆熊点头。二人见路北有一座酒馆,掀帘子进去,找了一张桌坐下。伙计过来擦抹桌椅,说:“二位大爷要什么酒菜?”高珍说:“先来四壶白干,煎炒烹炸配四个菜来。”伙计说:“是。”
少时酒菜摆上,高珍给马兆熊斟上酒。两个人喝着酒,马兆熊说:“你小子说的话,我不凭信,是雷鸣、陈亮把秦元亮害了,你可是亲眼得见?因为什么呢?我们跟雷鸣、陈亮都是盟兄弟,我想着决不能。”高珍说:“我不撒谎,雷鸣、陈亮因为说秦元亮分财不均。”马兆熊说:“咱们找着雷鸣、陈亮,要没有这件事,我把你小子脑袋揪下来。要真有此事,我谢你一百两银子。”正说着话,凡事有凑巧,只见由外面进来三人。头一个身高八尺,膀阔三停,头戴紫缎色六瓣壮士帽,身穿紫缎色箭袖袍,腰系丝驾带,单衬袄,薄底靴子,闪披一件蓝缎色英雄大氅,面似生羊肝,粗眉朗目,三络黑胡须飘洒胸前,来者非是别人,正是飞天火祖秦元亮。后面跟随着一人,红胡子,蓝靛脸,乃是雷鸣。随后又来了一位,穿翠蓝褂,俊品人物,乃是圣手白猿陈亮。铁贝子高珍一看,吓得亡魂皆冒。
书中交代:这三个人从哪来呢?原来雷鸣、陈亮前者回到镇江府,到了陈亮家中,哪知道陈亮的叔父并不在家,出去催讨帐目。老管家陈安,见陈亮回来,同着雷鸣,陈安就问:“少大爷这些日子上哪去了?”陈亮说:“到临安逛了趟,我拜了灵隐寺济公为师,我要出家。”陈安一听,说:“少大爷你真是胡闹!你常不在家,咱们家里又不指着做绿林度日。再说你要一出家,陈氏门中继绝了香烟,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又无三兄四弟,谁能接续香烟?人生在世上,总要想光宗耀祖,显达门庭,封妻荫子,那才是正理。无故你又想出家,这可是胡闹。”陈亮说:“你岂不知一子得道,九祖升天?”老管家说:“那说不对。”百般一劝解,连陈亮的妹妹也抱怨陈亮。陈亮不爱听,跟雷鸣一商量:
“咱们上临安找济公去,我在家中烦的了不得。”雷鸣说:“也好。”二人由家中出来,顺着大路,奔临安来。这天走在道路之上,正碰见秦元亮。秦元亮前者回了家,他也是镇江府丹阳县的人,感念济公救命之恩,要到临安去给济公道谢。在路上三个人碰见,彼此行礼,陈亮问:“秦大哥哪去?”
秦元亮说:“我要到临安找济公道谢。”陈亮说:“好,你我一同走罢!我二人也去找济公。”三个人一路同行,今天恰巧走在这镇店,三个人腹中都饿了,秦元亮说:“雷陈二位贤弟,你我吃点酒饭再走罢。”三个人迈步进了酒馆,焉想到碰见立地瘟神马兆熊,同高珍在这里。高珍一见雷鸣、陈亮同秦元亮三个人一齐来了,唬的站起身来,蹿身蹿上楼窗逃走。马兆熊一看,气往上撞,说:“好小子!给我拢对。”立刻就追。焉想到四个人一追高珍,又闯出一场杀身之祸。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正史
- 汉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