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时加占乌情第一百九十
巳酉为宽大之日,时加巳酉,乌鸣其上,有酒食;时加寅午,乌鸣其上,有酒食、礼让;时加丑戌,乌鸣其上,有酒食、词讼、口舌;时加卯亥,乌鸣其上,有酒食;时加辰未,乌鸣其上,有酒食,妇人口舌;时加申子,乌鸣其上,有酒食。寅午为廉贞日,时加廉贞,乌鸣其上,有王相长吏休废,有谏诤责让(一作酿);时加巳酉,乌鸣其上,有宾主;时加申子,乌鸣其上,有酒食,相杀;时加丑未,乌鸣其上,有宾主;时加丑戌,乌鸣其上,与上同;时加亥卯,乌鸣其上,有酒食。丑戌为公正日,时加公正,乌鸣其上,有王相当其吉,长吏公事休废,囚死者有来慰问事;时加巳西,乌鸣其上,有公正,酒食相遗;时加寅午,乌鸣其上,有公正庆贺事;时加辰未,乌鸣其上,有使(一作吏)士来说阴私事;时加申子,乌鸣其上有吏(一作人)来作公正事;时加亥卯,乌鸣其上,有士来说贼相杀事。辰未为奸邪日,时加辰未,乌鸣其上,有王相来,长吏奸诈,休废囚死口舌事;时加寅午,乌鸣其上,谦让人说奸讼事;时加巳酉,乌鸣其上,有酒食、阴贼事;时加丑戌,乌鸣其上,有吏捕奸邪私事,阴谋斗争劫杀盗事;时加亥卯,乌鸣其上,除贼兵劫。申子为贪狼日,时加申子,乌鸣其上,有言群盗攻劫,休废囚死,有盗贼事;时加巳酉,乌鸣其上,有酒食、攻战事;时加寅午,乌鸣其上,有善人说攻劫事;时加丑戌辰未,乌鸣其上,有妇人说群贼事;时加亥卯,乌鸣其上,有群贼攻夺事。亥卯为阴贼日,时加亥卯,乌鸣其上,有王相说群臣大义,休废囚死斗伤事;时加巳酉,乌鸣其上,有酒食相伤;时加丑戌,乌鸣其上,有使逐贼相伤;时加寅午,乌鸣其上,有妇人奸私相伤事;时加辰未,乌鸣其上,亦如之;时加申子,乌鸣其上,贼攻讨事。诸阴日有乌鸣,若群飞狩飘风门从四季上,时加四季,有攻夺,皆为开闭之事。
运加占乌情第一百九十一
乌从子上来,大将不可震威武,敌来勿与战,必不利。丑上来者,不宜出战,兵进战,内有阴谋将发,细察备之。寅上来者,吉音至。卯上来者,利进战,大将有禄庆之事。辰上来者,有吉信至,营中忽见牛羊大吉,见死物凶。巳上来者,不利战阵,两军俱伤。午上来,不利出兵。未上来,战斗主吉,客凶。申上来,不利出兵。酉上来,利出兵,有喜。戌上来,吏士有异心,潜备之。亥上来,不利战。此十二辰位占乌之情也。常以怪字居甲上占之。假令甲子旬,即在子上是也。又若乌从四散并来到营上居,恶声而止住之者,贼兵已入境矣。急飞过者,贼勇锐,疾如雷电,速为之备,但疾与战,我可以胜。鸷鸟飞来将军牙帐上搏击者,有贼,不可出战。三足乌飞来营前后,谓之灾饮乌也,贼将来至营中者凶,急备之。赤乌入营者,防奸人刺客。群鸟三三五五营上往来,无声而四散者,吏士有逃溃之心。鹳雀忽来营上作巢而鸣,速移营避之,大水至。乌至营栖于牙帐者,吏士谋,大将即有祸,速避之。乌鹊忽来炮上作巢者,吏士谋,大将潜验之。方战之时,有白鸟状如鹰,飞赴敌者,并力击之,大胜兆也;自敌来赴我者凶,急退军勿战。
(图缺)
杂占乌情第一百九十二
出师之日,乌于军前逆飞者,征无功;在左则吉;在右则凶。逆军而作恶声“查查”者,大凶兆也。或从右发声和顺,自大将后而过左复声者,大兵有庆之兆也。乌及相呼“于”(一作子)者,吉也。乌于军前,一足卓立地者,进必(一作不)寇者。在枯卉上鸣者,凶。振迅疾飞,视顾周阵而不止者,前贼也。乌来牙旗上立者,急移营避之,其地不祥。乌立牙帐上作恶声者,有吏士潜谋逆,速搜验之,必得奸状。乌来鼓角上鸣者,将军、吏士心雄益奋也;器械上鸣者,即有战阵也;绕营而飞鸣者,所来之处贼兵至也。凡乌之来,大将别令一人候之。此皆能通天地鬼神之情者也。
时加占乌情第一百九十三
登明方鸣者,凶;神后、大吉、功曹等方者,大冲、天罡太乙方者,胜光、小吉、传送方者,吉;从魁、河魁方者,凶。更看神与月将相克。假令登明是凶神,在寅卯申酉即相生为吉也。假令传送是吉神,在寅卯巳午即相克为凶也。他皆仿此。宜细认方位,辩其吉凶。
六甲占乌情第一百九十四
(六甲自图在第八卷,但以图按其方可也)
(图缺)
乌在上鸣者,贼闻不来,与战大吉。鸣者,合有吉音,无他战阵。鸣者,喜信之兆也。鸣者,防慎,在内当有细人潜为贼应,不然有谋叛者,察防之。鸣者,军无他战。鸣者,有贼信者,当有战阵。鸣者,闻贼不来,急备之,不利战,凶兆也。鸣者,亦慎之,或有小盗,必杀之,不然当有大惊。鸣者,防吏士亡遁。鸣者,将有战之事,主吉。鸣者,有贼信者。鸣者,防内有奸人潜为贼应,谨备之。夫占乌之法,立营之地,非乌所巢而有乌来鸣,方可论占。若聚林群乌之所栖泊,而嘲嚣无常者,不足占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