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丹田
上丹田
眉间内入三寸为上丹田宫,也叫泥丸宫。泥丸百节皆有神,……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讲的是泥丸宫在一身之首,是百神之主,泥丸百节都有神,它们都受脑主持而排定坐次,泥丸九真都穿紫衣罗裳,人们只要意守上丹田,存思九真神,就可以延寿不老。
中丹田
就是指心,又叫绛宫。经中述道: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自长生讲的是,六腑五脏息息相关,共同维持人体正常运转,它们各有所辖,有不同的运作方式,但都受心主宰,故心存则五脏六腑听令而正常运行。人们若意守中丹田,存思不舍,自会长生。
下丹田
又叫气海、精门、名关元、命门等,在脐下三寸处。经中讲述下丹田的重要性:或精或胎别执方,核孩合延生华芒。道经认为下丹田是人命的根基、阴阳的门户、五气的本元;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胎之处,内有真神赤子居住,故称下丹田为命门、生门或生宫。核孩,指宫中的阴阳神名,也叫伯桃,字合延。人们若意守下丹田,存思阴阳之神,则阴阳之气不衰,生命不枯。
三黄庭
与三丹田相对应,《内景经》还提出三黄庭之说。上黄庭宫在脑中,与上丹田相应;中黄庭宫也与中丹田一致,都在心中;只是下黄庭宫在脾中,与下丹田不一致。总而言之,《内景经》就是以三丹田和三黄庭为枢纽,注重存思三部八景二十四真神,强调积累精气作为长生要诀,即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论衡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别集
- 浮生六记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