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素问·玉版论要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黄帝问道:我听说《揆度》、《奇恒》所指的内容各不相同,应当怎样运用呢?
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岐伯回答说:《揆度》是度量疾病浅深的。《奇恒》是辨别疾病异常状态的。请允许我谈谈其中最重要的道理,《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理只有一个,就是观察色、脉之间有无神气。人体的神控制着气血顺时运转,永远顺时运转而不回折。如若逆向回折了,就不能运转,就失去生机了!这个道理是极其重要的,色脉的诊察虽然浅近,而微妙之处却在于诊察神机,把它刻录在玉版上,以便与《玉机真脏论》参合应用。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剂的通假字)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脸部面色的变化,表现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审察其主病的要领。若病色浅的,说明病情尚轻,可用五谷汤液调治,十天可以治愈。若病色深的,说明病情较重,须用药剂治疗,二十一天可以治愈。若病色很深的,说明病情更重,必须用醪醴药酒治疗,一百天才能治愈。若面色枯槁不泽、颜面瘦削,为不治之症,到一百天就要死亡。若脉象短促而阳气虚脱的,是死证;温热病而正气极虚的,也是死证。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阴阳反作,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脸部面色表现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审察其主病的要领。病色上移为逆,下移为顺;女子为阴,右为阴,故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在左侧的为顺;男子为阳,左为阳,故病色在左侧的为逆,在右侧的为顺。如果男子的病色发生在左侧那就是重阳,如果女子的病色发生在右侧那就是重阴,都是死证。若出现病色阴阳反转的情况,应立即权衡病情的轻重,果断采取治疗措施,使阴阳趋于平衡,这就是《奇恒》、《揆度》的目的。
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
脉象强劲搏指有力,或为痹症(肢体疼痛沉重),或为躄症(痿软不能行走),是寒热之气交合为病(邪盛正衰之象)。如脉象为孤绝,是阳气损耗;如脉象虚弱无力,而又兼下泄,为阴血损伤。脉见孤绝为逆,脉见虚弱为顺。
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曰逆,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论要毕矣。
运用《奇恒》的方法,从手太阴肺经寸口脉来观察。五行出现“所不胜”的脉象叫做逆,预后多不良;出现“所胜”的脉象叫做从,预后良好。自然界八风、四时之间的相互胜复,是循环无端、终而复始的,如果一旦出现气候失常的特殊情况,就不能用常理来推断了。至此,《揆度》、《奇恒》的要点都论述完毕了。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周礼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