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李自良
唐李自良少在两河间,落拓不事生业。好鹰鸟,常竭囊货,为韝绁之用。马燧之镇太原也,募以能鹰犬従禽者,自良即诣军门,自上陈。自良质状骁健,燧一见悦之,置于左右。每呼鹰逐兽,未尝不惬心快意焉。数年之间,累职至牙门大将。因従禽,纵鹰逐一狐。狐挺入古圹中,鹰相随之,自良即下马,乘势跳入圹中。深三丈许,其间朗明如烛,见砖塌上有坏棺,复有一道士长尺余,执两纸文书立于棺上。自良因掣得文书,不复有他物矣,遂臂鹰而出。道士随呼曰:“幸留文书,当有厚报。”自良不应,乃视之,其字皆古篆,人莫之识。明旦,有一道士,仪状风雅,诣自良。自良曰:“仙师何所?”道士曰:“某非世人,以将军昨日逼夺天符也,此非将军所宜有。若见还,必有重报。”自良固不与。道士因屏左右曰:“将军裨将耳,某能三年内,致本军政,无乃极所愿乎?”自良曰:“诚如此愿,亦未可信,如何?”道士即超然奋身,上腾空中。俄有仙人绛节,玉童白鹤,徘徊空际,以迎接之。须臾复下,谓自良曰:“可不见乎?此岂是妄言者耶?”自良遂再拜,持文书归之。道士喜曰:“将军果有福祚。后年九月内,当如约矣。”于时贞元二年也。至四年秋,马燧入觐。太原耆旧有功大将,官秩崇高者,十余人従焉,自良积最卑。上问:“太原北门重镇,谁可代卿者?”燧昏然不省,唯记自良名氏,乃奏曰:“李自良可。”上曰:“太原将校当有耆旧功勋者,自良后辈,素所未闻,卿更思量。”燧仓卒不知所对。又曰:“以臣所见,非自良莫可。”如是者再三,上亦未之许。燧出见诸将,愧汗洽背。私誓其心,后必荐其年德最高者。明日复问:“竟谁可代卿?”燧依前昏迷,唯记举自良。上曰:“当俟议定于宰相耳。”他日宰相入对,上问:“马燧之将孰贤?”宰相愕然,不能知其余,亦皆以自良对之。乃拜工部尚书,太原节度使也。
- 推荐作品:
- 史
- 仪礼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