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爱臣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徒其威而倾其国。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将相之管主而隆家,此君人者所外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此四美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之而得之矣。故曰:人主不能用其富,则终于外也。此君人者之所识也。
宠臣过于亲近,必定危及君主本身;臣子地位太高,必定取代君位;王后和妃子没有了主次等级,一定会危及正妻所生的嫡子;君主兄弟不服,必定危害国家。我听说千乘小国的国君没有防备,必定有拥有百乘兵车的臣子在他身边窥视,准备夺取他的百姓,颠覆他的国家;万乘大国的国君没有防备,必定有千乘之国的大夫窥视在侧,准备夺取他的权势,颠覆他的国家。因此奸臣势力扩张,君主权势就会消亡。因此诸侯强大是天子的祸害;群臣太富是君主的失败。将相控制君主使私家兴盛,这是君主应排斥的。万事万物中,没有比君身更高贵、比君位更尊崇、比君威更强大、比君权更隆盛的。这四种美好的东西,不借助于外界,不求助于别人,处理恰当就都得到了。所以说:君主不能使用他的财富,最终会被奸臣窃取,这是天下的君主要牢记的。
昔者纣之亡,周之卑,皆从诸侯之博大也;晋也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夫燕、宋之所以弑其君者,皆此类也。故上比之殷周,中比之燕、宋,莫不从此术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故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社稷将危,国家偏威。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党羽虽众,不得臣士卒。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于家。此明君之所以禁其邪。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非传非遽,载奇兵革,罪死不赦。此明君之所以备不虞者也。
过去商纣的灭亡,周朝的衰微,都是因为诸侯的强大;晋国一分为三,齐国被篡权,都因群臣太过富有。燕、宋的君主之所以被杀,都是因为这种缘故。所以在上对照商、周,中间对照燕、宋,都是走的这条道路。因此英明的君主蓄养他的臣下,让他们完全依法办事,立足于防备,所以君主不赦免死囚,不宽有罪犯,赦免死囚。宽宥罪犯,这叫做威势散失。国家将要倾覆,君权先旁落于大臣之手。因此大臣的俸禄即使很多,也不能凭借威势在城中炫耀;大臣党羽即使很多,也不能拥有私人兵力。所以臣子在国内不准有私人朝会,在军中任职的时候不能与他国私下交往,个人的财物不能私自借给私家。这是明君用来禁止大臣奸邪的办法。因此大臣出外不准有许多人马随从,不准在车上携带任何的兵器;如果不是传递紧急文件,车上带有一件兵器的,也要判处死刑,决不赦免。这是明君用来防备意外的办法。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