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楚语·郧公辛与弟怀或礼于君或礼于父
吴人入楚,昭王奔郧,郧公之弟怀将弑王,郧公辛止之。怀曰:“平王杀吾父,在国则君,在外则仇也。见仇弗杀,非人也。”郧公曰:“夫事君者,不为外内行,不为丰约举,苟君之,尊卑一也。且夫自敌以下则有仇,非是不仇。下虐上为弑,上虐下为讨,而况君乎!君而讨臣,何仇之为?若皆仇君,则何上下之有乎?吾先人以善事君,成名于诸侯,自鬬伯比以来,未之失也。今尔以是殃之,不可。”怀弗听,曰:“吾思父,不能顾矣。”郧公以王奔随。
吴国军队攻入楚国,楚昭王出奔到郧地,郧公的弟弟鬬怀想要杀害昭王,郧公鬬辛阻止他。鬬怀说:“楚平王杀了我的父亲,在国都内昭王是国君,在国都外他就是我的仇人。见到仇人不杀,那就不算是人了。”郧公说:“事奉君王,不能因为在国都内和国都外就改变自己的行为,不能因为国君的兴盛和哀亡而有不同的举动,如果尊奉他为君王,尊卑就定下来了。而且是敌人才谈得上有仇,不是敌人便不记仇。下杀上称作弑,上杀下称为讨,更何况是君王呢!作为君而讨伐臣,怎么能记仇呢?如果大家都去仇恨君王,那么还有什么上下之别呢?我们先人用善行来事奉君王,在各诸侯国都很出名,从鬬伯比以来,一直没有丧失过。现在你因为这件事而败坏名声,那不行。”鬬怀不听,说:“我思念父亲,不能顾及那些了。”郧公便跟昭王一起逃亡到了随国。
王归而赏及郧、怀,子西谏曰:“君有二臣,或可赏也,或可戮也。君王均之,群臣惧矣。”王曰:“夫子期之二子耶?吾知之矣。或礼于君,或礼于父,均之,不亦可乎!”
昭王回国后对郧公和鬬怀都赏赐,子西进谏说:“您有两个臣子,有一个应该赏他,有一个应该杀掉。君王却同样对待他们,群臣就要害怕了。”昭王说:“您是指子期的两个儿子吗?我知道了。他们有一个对君王有礼,有一个对父亲有礼,我同样对待他们,不是也可以嘛!”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