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晋语·优施教骊姬远太子
公之优曰施,通于骊姬。骊姬问焉,曰:“吾欲作大事,而难三公子之徒如何?”对曰:“早处之,使知其极。夫人知极,鲜有慢心;虽其慢,乃易残也。”骊姬曰:“吾欲为难,安始而可?”优施曰:“必于申生。其为人也,小心精洁,而大志重,又不忍人。精洁易辱,重偾可疾,不忍人,必自忍也。辱之近行。”骊姬曰:“重,无乃难迁乎?”优施曰:“知辱可辱,可辱迁重;若不知辱,亦必不知固秉常矣。今子内固而外宠,且善否莫不信。若外殚善而内辱之,无不迁矣。且吾闻之:甚精必愚。精为易辱,愚不知避难。虽欲无迁,其得之乎?”是故先施谗于申生。
晋献公有个为他乐舞逗趣的艺人叫施,与骊姬有私情。骊姬向他请教说:“我想办件大事,向三位公子发难,应该怎么做?”施回答说:“早点把他们的地位固定下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人若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就不敢再有非分之想。即使有轻慢之心,也能很容易击败了。”骊姬又问:“我要发难,先从谁下手呢?”施回答说:“必须先从太子申生开始。申生为人胆小怕事,受不得辱,而且年长稳重,又不忍心害人。那受不得辱的人,就容易羞辱;稳重而不灵活的人,就可以找他的毛病;不忍心害人的人,就只能自忍。可以对他最近的行为进行诬蔑。”骊姬说:“稳重的人,恐怕难以动摇他吧。”施说:“懂得羞耻的人才可以羞辱他,即使性格再稳重也会动摇的。如果一个人不在乎羞辱,也就一定不知道固守常规而容易动摇了。现在夫人内得君心,外受宠爱,你说一个人好话或坏话,国君没有不相信的。如果你表面做出善待申生的样子,私下用不义的罪名羞辱他,那他的意志没有不动摇的。我还听说,过分精明的人近于愚蠢。精明的人容易受辱,就会愚蠢得不知躲避祸难。即使想不动摇,他能办得到吗?”于是骊姬就先对申生施加谗言。
骊姬赂二五,使言于公曰:“夫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而二公子主蒲与屈,乃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公悦,乃城曲沃,太子处焉;又城蒲,公子重耳处焉;又城二屈,公子夷吾处焉。骊姬既远太子,乃生之言,太子由是得罪。
骊姬买通梁五和东关五,叫他们向献公进言说:“曲沃,是您的宗庙所在之地;蒲和南北二屈,是您的边疆要地,不能没有人主管。宗庙所在地没有人主管,民众就不会畏惧;边疆要地没有人主管,就会引发戎狄的侵略野心。戎狄产生野心,民众轻慢朝廷,这是国家的大患。如果让太子申生去主管曲沃的宗庙,让公子重耳和夷吾去主管蒲和南北二屈,就可以威服民众并使戎狄惧怕,而且也彰明了您的功绩。”骊姬又指使这两个人一同对献公说:“戎狄有广阔土地,让它成为晋国的下邑,晋国开拓了疆土,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吗?”献公听了很高兴,就下令在曲沃筑城,让太子申生住在那里,又下令在蒲筑城,让公子重耳住在那里;又下令在南北二屈筑城,让公子夷吾住在那里。骊姬达到使太子离开国都的目的之后,就开始编造谗言谤语,太子申生从此蒙受了不白之冤。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载记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杨家将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