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晋语·申生伐东山
十七年冬,公使太子伐东山。里克谏曰:“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释申生也!”公曰:“行也!”里克对曰:“非故也。君行,太子居,以监国也;君行,太子从,以抚军也。今君居,太子行,未有此也。”公曰:“非子之所知也。寡人闻之,立太子之道三:身钧以年,年同以爱,爱疑决之以卜、筮。子无谋吾父子之间,吾以此观之。”公不说。里克退,见太子。太子曰:“君赐我以偏衣、金玦,何也?”里克曰:“孺子惧乎?衣躬之偏,而握金玦,令不偷矣。孺子何惧?夫为人子者,惧不孝,不惧不得。且吾闻之曰:‘敬贤于请。’孺子勉之乎!”君子曰:“善处父子之间矣。”
公元前660年冬天,晋献公派太子申生讨伐东山皋落狄。里克劝谏说:“我听说皋落狄人将拼死作战,国君还是不要派申生去冒险吧!”献公说:“让他去!”里克回答说:“这不是过去的成例。过去国君出征,让太子留守,以监护国家;或者国君出征,让太子同行,以抚慰军心。如今您留守本国,却让太子出征,没有这样的安排。”献公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听说,立太子的原则有三条:德行相同时根据年龄长幼来决定,年龄相同时根据国君的喜爱程度来决定,喜爱谁还有疑惑时根据卜筮的结果来决定。你不必为我们的父子关系费心,我要通过这次出征来观察太子的能力。”献公不高兴。里克退下后,遇见太子。太子问:“父君赐给我偏衣和金玦,这是为什么?”里克说:“你害怕了吗?国君让你穿偏衣,握金玦,说明对你不薄。你有什么害怕的!做儿子的,只怕不能尽孝,不怕不能继位。况且我听说:‘恭敬胜于请求。’你还是努力孝敬国君吧。”有识之士说:“里克善于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
太子遂行,狐突御戎,先友为右,衣偏衣而佩金玦。出而告先友曰:“君与我此,何也?”先友曰:“中分而金玦之权,在此行也。孺子勉之乎!”狐突叹曰:“以庞衣纯,而玦之以金铣者,寒之甚矣,胡可恃也?虽勉之,狄可尽乎?”先友曰:“衣躬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勉之而已矣。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至于稷桑,狄人出逆,申生欲战。狐突谏曰:“不可。突闻之:国君好艾,大夫殆;好内,适子殆,社稷危。若惠于父而远于死,惠于众而利社稷,其可以图之乎?况其危身于狄以起谗于内也?”申生曰:“不可。君之使我,非欢也,抑欲测吾心也。是故赐我奇服,而告我权。又有甘言焉。言之大甘,其中必苦。谮在中矣,君故生心。虽蝎谮,焉避之?不若战也。不战而反,我罪滋厚;我战死,犹有令名焉。”果败狄于稷桑而反。谗言益起,狐突杜门不出。君子曰:“善深谋也。”
太子于是出征,狐突掌驭兵车,先友担任车右。太子身上穿着偏衣,佩戴着金玦,离开国都后对先友说:“国君赐给我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呢?”先友答道:“意味着在这次出征中你分得了一半君权,可以用金玦来决断大事,你好自为之吧!”狐突则叹息道:“拿杂色的衣服让纯正的人穿,用寒冷的金属来分离人心,冷酷极了,还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即使太子努力作战,狄人能全部消灭吗?”先友说:“穿着偏衣,执掌着军队的指挥权,太子在这次出征中,努力作战就可以了。国君给你偏衣并无恶意,让你掌握兵权可以远离灾害,既无恶意又远离灾害,你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到了稷桑,狄人出兵迎战。申生打算进攻,狐突劝告说:“不行。我听说,国君喜欢宠臣,大夫就危险;国君喜欢女色,太子就危险,国家将遭难。如果你顺从父亲的意愿让奚齐做太子可以远离死亡,顺从民心不打仗可以有利于国家,何不考虑一下呢?再说你在狄人的国土上冒危险,而国内却已经出现针对你的谗言了。”申生说:“不能这样做。国君派我讨伐东山,不是喜欢我,而是想探测我的心思。所以才赐给我偏衣,又给了我金玦,临行前还说了些好话。说的话太甜,骨子里一定苦。谗言起于宫廷,说明父君对我已生疑心。就像木蠹啃吃树心,我怎能逃避它呢?不如拼死一战。不战而回,我的罪就更大了。我战死的话,还可以有一个孝敬的好名声。”申生果然在稷桑打败了狄人然后回国。这时谗言更加风起,狐突闭门不出。有识之士说:“狐突善于深谋远虑。”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兵家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