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晋语·宰周公论齐侯好示
葵丘之会,献公将如会,遇宰周公,曰:“君可无会也。夫齐侯好示务施,与力而不务德,故轻致诸侯而重遣之,使至者劝而叛者慕。怀之以典言,薄其要结而厚德之,以示之信。三属诸侯,存亡国三,以示之施。是以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譬之如室,既镇其甍矣,又何加焉?吾闻之,惠难遍也,施难报也。不遍不报,卒于怨仇。夫齐侯将施惠如出责,是之不果奉,而暇晋是皇,虽后之会,将在东矣。君无惧矣,其有勤也!”公乃还。
齐桓公发起诸侯们在葵丘盟会,晋献公打算去参加。遇到宰周公,宰周公说:“你可以不去参加盟会。齐桓公好大喜功,施一些小恩惠,致力于武功而不修德,所以诸侯到他那里只献一些薄礼却满载而归。这是为了让到会的诸侯受到鼓励,而使背叛他的诸侯心怀羡慕。每次盟会时只不过重申一下过去的誓约,同时简化其仪式,而多给诸侯些好处,用以显示他的诚信。他主持过三次盟会,保住过三个快要灭亡的国家,用以显示他的热心助人。为此他北伐山戎,南攻楚国,在西边发起了这次盟会。譬如一件房子,已经在它的栋梁上加盖了屋顶,还能再加什么呢?我听说,施惠难以普遍,受恩难以报答。不普遍不报答,最终会结下怨气和仇恨。那齐桓公施的恩惠好像放出的债希望得到回报,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他哪有功夫来对付晋国?即使是以后的盟会,也将会在东边举行了。你不必害怕齐侯,将来有你出力气的时候。”献公就回国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明季北略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传习录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