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晋语·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骿肋
自卫过曹,曹共公亦不礼焉,闻其骿肋,欲观其状,止其舍,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言于负羁曰:“吾观晋公子贤人也,其从者皆国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晋国。得晋国而讨无礼,曹其首诛也。子盍蚤自贰焉?”僖负羁馈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重耳一行自卫国经过曹国,曹共公也不以礼相待,听说重耳的肋骨生得连成一片,因此就很想看看是什么样子,便将重耳等安排在旅舍里,打听到重耳准备洗澡,张了很薄的帐幕偷偷观看。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公子是个贤人,他的随从都是国相的人才,辅佐晋公子一人,将来必定能回到晋国即位,等到晋国讨伐无礼的国家,曹国就会是他最先拿来开刀的了。你为什么不早一点表示自己的不同态度呢?”僖负羁便馈赠了一盘食品给重耳,盘底还放着一块璧。重耳接受了食物,退回了璧。
负羁言于曹伯曰:“夫晋公子在此,君之匹也,不亦礼焉?”曹伯曰:“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谁不过此!亡者皆无礼者也,余焉能尽礼焉!”对曰:“臣闻之: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国君无亲,以国为亲。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晋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实建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废亲。今君弃之,不爱亲也。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君蔑之,是不明贤也。谓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失此二者,是不礼宾,不怜穷也。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阙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公弗听。
僖负羁对曹共公说:“晋公子现在经过此地,和君王的地位相当,难道不应该以礼相待吗?”曹共公回答说:“诸侯各国在外逃亡的公子多了,谁不经过此地呢?逃亡的人都没有什么礼节可言,我怎么能全都以礼相待呢?”僖负羁回答说:“我听说,爱护亲属,尊重贤人,是政事的主干。以礼待客,同情穷困,是礼仪的根本。用礼来治理国政,是国家的常道。失去了常道,就不能自立,这是君主所理解的道理。对国君来说没有私亲,以国为亲。我们的祖先叔振,是周文王的儿子,晋国的祖先唐叔,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文王、武王的功劳,在于建立了许多姬姓的封国。所以二王的后代,世代都不抛弃相亲相爱的关系。如今国君丢弃了这一传统,是不爱亲属。晋公子十七岁流亡国外,三个具有卿相之才的人追随他,可称得上是贤人了,而君王轻视他,是不尊重贤人。说起晋公子出逃流亡,不可以不加怜悯。即使将他比作宾客,也不可不以礼相待。如果失去了这两者,那就是不以礼待客,不怜悯穷困了。守着上天所聚集的财富,应当施行于符合道义的事。符合道义的事而不能舍施,那么聚敛一定会缺失。玉帛和酒食,如同粪土一般,爱重粪土而毁弃三种立国的常道,那就会失去君位,丢掉聚集起来的财富,这样做是不难的,但恐怕不可以吧?希望国君好好想一想。”曹共公不听从僖负羁的劝告。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