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八 晋语·晋败楚师于鄢陵
厉公六年,伐郑,且使苦成叔及栾黡兴齐、鲁之师。楚恭王帅东夷救郑。楚半阵,公使击之。栾书曰:“君使黡也兴齐、鲁之师,请俟之。”郤至曰:“不可。楚师将退,我击之,必以胜归。夫阵不违忌,一间也;夫南夷与楚来而不与阵,二间也;夫楚与郑阵而不与整,三间也;且其士卒在阵而哗,四间也;夫众闻哗则必惧,五间也。郑将顾楚,楚将顾夷,莫有斗心,不可失也。”公说。于是败楚师于鄢陵,栾书是以怨郤至。
晋厉公六年,晋国讨伐郑国,并且派苦成叔和栾黡分别前往齐国、鲁国要求出兵。楚恭王率领东方的夷人来救郑国。楚军还未摆好阵势,晋厉公下令发动进攻。栾书说:“君王已派栾黡他们到齐国、鲁国去发兵,请等它们一起到来后再发动进攻。”郤至说:“不行。楚军就要撤退,我们这时进攻,必然获胜而归。楚军列阵而不避忌月底的晦日,这是第一个可乘之机。南方的夷人与楚军一起来,而不列阵作战,这是第二个可乘之机。楚军与郑军虽然摆出阵势,却很不整齐,是第三个可乘之机。而且他们的士兵在阵地上大声喧哗,是第四个可乘之机。众人听到喧哗必然恐惧,这是第五个可乘之机。郑军观望楚军,楚军观望夷人,都没有斗志,我们不可坐失良机啊。”晋厉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在鄢陵大败楚军,栾书因此而怨恨郤至。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