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八 晋语·晋败楚师于鄢陵
厉公六年,伐郑,且使苦成叔及栾黡兴齐、鲁之师。楚恭王帅东夷救郑。楚半阵,公使击之。栾书曰:“君使黡也兴齐、鲁之师,请俟之。”郤至曰:“不可。楚师将退,我击之,必以胜归。夫阵不违忌,一间也;夫南夷与楚来而不与阵,二间也;夫楚与郑阵而不与整,三间也;且其士卒在阵而哗,四间也;夫众闻哗则必惧,五间也。郑将顾楚,楚将顾夷,莫有斗心,不可失也。”公说。于是败楚师于鄢陵,栾书是以怨郤至。
晋厉公六年,晋国讨伐郑国,并且派苦成叔和栾黡分别前往齐国、鲁国要求出兵。楚恭王率领东方的夷人来救郑国。楚军还未摆好阵势,晋厉公下令发动进攻。栾书说:“君王已派栾黡他们到齐国、鲁国去发兵,请等它们一起到来后再发动进攻。”郤至说:“不行。楚军就要撤退,我们这时进攻,必然获胜而归。楚军列阵而不避忌月底的晦日,这是第一个可乘之机。南方的夷人与楚军一起来,而不列阵作战,这是第二个可乘之机。楚军与郑军虽然摆出阵势,却很不整齐,是第三个可乘之机。而且他们的士兵在阵地上大声喧哗,是第四个可乘之机。众人听到喧哗必然恐惧,这是第五个可乘之机。郑军观望楚军,楚军观望夷人,都没有斗志,我们不可坐失良机啊。”晋厉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在鄢陵大败楚军,栾书因此而怨恨郤至。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