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禁缉事
弘光登极,从龙诸挡势渐张,又时若窘急,日思出为渔猎计。先朝奸王坤,首借催饷,营差吴越,以阁臣高弘图等力持寝。
亡何,奸人导之缉事,群心动,谋设东厂矣。以弘图、曰广俱在告,群噪王铎出谕行,铎不可。越日,曰广入直,铎备言状,曰广曰:“今发不遂,必再发,请摩厉须之!”
巳而御史祁彪佳疏至,指陈缉事、诏狱、廷杖为三大弊政,力请禁革。曰广读之而喜,曰:“佳哉!吾辈有题目矣!”即条旨云:“所奏三大弊政,虽系旧制,实为府奸。生事害人,屡见事前。失祖宗忠厚立国之意,结臣民怨恨解体之端。朕痛心之日久矣!览奏,洞悉情隐,犁然当心。有裨新政,其如议行,且著为令!并播告天下,示朕更始之意,今后敢有奏请者,以违制论。科道官立行纠参,阁臣拟谕,朕将览焉!”条上,旋发改,曰广持不可,趣者三矣,曰广应之,曰:“自有说在,”至是复交趣,曰广乃变文云:“国家新造,人情未附。朕多难孤立,时凛渊冰。若寡恩多事,府怨臣民,朕虽凉德,不至于此!所奏三弊政,洞悉至隐,深当朕心。但先朝署建缉事,原为判送营干,关系匪轻。奸恶不剪,良善不安,如有前情,着五城御史不时纠察以闻。其知情容隐,及不留心体访者,俱以溺职论。”
方条毕,而罪孙承绣之旨下。承绣者,先朝防河大也,以部变潜逃,致有言,曰广拟重功降调,戴罪立功自赎。会旨下,竟复原官。曰广恚甚,乃疏摘之。并上所改旨,大约言:“朝廷有法则重,守法则法存。法者,君与天下共守之,不宜有偏私。若夫君有短垣,而君自逾之,其又何诛焉?监臣孙承绣封疆潜逃,罪坐重典。臣从薄隐,因奉上传。及见疏下,超然法外,臣甚骇之!夫罪重于丘山,而罚不动其毫毛;根批于疏远,而网漏于贵近。此非所以信赏罚而昭宫府一体之义也。又先朝缉事之设,贻毒最深。汪直、刘瑾乘之窃弄,既凶于国,亦及其身。先帝初年,误听尝试。究使利归群小,怨结朝廷。末造虽除,已成噬脐之悔。矧今何日,而有此声?将使釜鱼风鹤之民,转益惊布,不至鸟兽散不止。若然,宗社不可知,何厂卫也?诚宜以此时昭示,遏绝其原,不意重烦乾断,臣不敢奉诏。不谨,亦不取顿负初心。伏乞升下自为宗社计,少凝睿听,断于持法,毋使奸人得窥浅深。幸甚!”疏入,旨乃报可,事由此复寝;而所以答疏语者,已有旨,非阁体也。曰广以让韩,韩惶恐,引罪谢不知,云:“皆从龙新进不谙大体所为也。”曰广因为言先朝贤怀恩,李(芳)(原本作“若”,今据明史校改)强谏故事,赞周曰:“解如不听何!吾昨有言矣;先帝读学勤政,十七年如一日,则诚贤君也!徒以听信内官,一旦至此!一剂毒药,皇上并不调引。便嗑耶?”曰广曰:“上闻公言云何?”赞周默然久之曰:“亦似惭也。终两可。”曰:“缉事之说何如?”曰:“亦似止。”
亡何而谋复作,群又度非上震怒,则阁臣终持不下;非频争忤旨,则上亦不怒;事不见端,则阁臣亦不争。于是令群小,故以坐厂分司者书之幛扇矣。出入扬扬,意得甚也。弘扉见而怪之,果谓曰广曰:“事急矣!为之奈何?”曰广曰:“前已尽言之。即言之,亦无加焉;事不可絮。夫渔者非为浴也,而浴在其中。毋己,其托之请谕惩贪乎;谕惩贪,并缉事而申明之矣。”于是曰广拟谕一道,谕曰:“朕惟周官六计,所冠惟廉。官方清浊,国家治乱关焉。先圣云:‘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盗何由炽?先朝末习,朕不忍言。岂法网阔疏欤?由廉耻道丧,无以感发其良心故也。周成刑措不设,汉文耻言人过,朕甚慕之。顷禁缉事,断自朕衷。夫约束愈宽,所以期待者愈重,朕意岂有极哉?谁实无良,尔诸臣其曲体朕意,勉自砺也,岂惟国家之休!夫君臣之道,期无相负。或有不率,莠盛苗秽,何可不锄?科道官其不时纠参以闻,朕将力明赠典,以(治)(原本作‘法’,姑妄易之,待考)负朕者!”
谕草具缮疏并上,以发明求出谕之意,示呵训也。旋发票;弘图条旨:“缉事允属弊政。览卿奏,洵救时针砭,着申饬行。谕即宣部院。”条上发改,弘图果力持不可,具疏争,而上亦果大怒。是日即召弘图对,切责以“尔辈党同把持,视圣旨为故纸,朕作一事,便禁切不得,但使我寄坐可乎。”弘图龈龈不奉诏,仰奏:“皇上即威震雷霆,微臣不避斧钺,敢昧死再进一言:缉事乱政,必不可行。”上愈不能平,复责以忮狠藐肆,弘图乃叩头谢:“臣愚不识忌讳,逆隆旨,亡状,万死!臣起家非文学,臣又衰庸,自知不称任使,不宜辱政本地。负主恩,当罢,请得乞骸骨!”上意乃解。弘图退以语曰广:“数月君臣鱼水之欢,是日已尽失矣!”盖群日挑激,先入甚深故也。然是役也,卒以弘图、曰广力持寝。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宋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政书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道家
- 老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尹文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