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四年
一、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
二、三月,纪伯姬卒。
三、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
四、纪侯大去其国。
大去者何?灭也。孰灭之?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襄公讳也。春秋为贤讳。何贤乎襄公?复雠也。何雠尔?远祖也。哀公亨乎周,纪侯谮之。以襄公之为于此焉者,事祖祢之心尽矣。尽者何?襄公将复雠乎纪,卜之曰:“师丧分焉。寡人死之,不为不吉也。”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雠乎?虽百世可也。家亦可乎?曰:不可。国何以可?国君一体也;先君之耻犹今君之耻也,今君之耻犹先君之耻也。国君何以为一体?国君以国为体,诸侯世,故国君为一体也。今纪无罪,此非怒与?曰:非也。古者有明天子,则纪侯必诛,必无纪者。纪侯之不诛,至今有纪者,犹无明天子也。古者诸侯必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号辞必称先君以相接,然则齐、纪无说焉,不可以并立乎天下。故将去纪侯者,不得不去纪也。有明天子,则襄公得为若行乎?曰:不得也。不得则襄公曷为为之?上无天子,下无方伯,缘恩疾者可也。
五、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
外夫人不书葬,此何以书?隐之也。何隐尔?其国亡矣,徒葬于齐尔。此复雠也,曷为葬之?灭其可灭,葬其可葬。此其为可葬奈何?复雠者非将杀之,逐之也。以为虽遇纪侯之殡,亦将葬之也。
六、秋七月。
七、冬,公及齐人狩于郜。
公曷为与微者狩?齐侯也。齐侯则其称人何?讳与雠狩也。前此者有事矣,后此者有事矣,则曷为读于此焉讥?于雠者将壹讥而已,故择其重者而讥焉,莫重乎其与雠狩也。于雠者则曷为将壹讥而已?雠者无时,焉可与通;通则为大讥,不可胜讥,故将壹讥而已,其余从同同。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通典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