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何玉凤: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儿女英雄,她忍辱负重,不为一己私仇坏国家大事,是忠;时刻不忘父仇,奉母归西,是孝;混迹草莽,守身如玉,是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义。其父何杞曾为中军副将,权贵纪献唐欲聘何玉凤为儿媳,何杞不从,遂为纪献唐所害,冤死狱中。何玉凤使乳母丫环扮作她母女二人扶柩还乡,而她自己则和母亲避居山林,后投奔江湖好汉邓九公。何玉凤智勇双全,武艺出众,疾恶如仇,好打不平。偶遇两个骡夫密谋暗害公子安骥,,她虽与安素不相识,却仗义相救。在能仁寺,杀死凶僧,救了张金凤一家三口,并使张金凤与安骥结为夫妇,帮助安骥能平安救出父亲。后来母亲去世,她欲单身去报家仇,正值纪献唐已被皇上处斩,她扶母柩回乡与父合葬。先欲以死表节烈,后立誓出家不嫁。在众人的巧妙安排和说服下,最后嫁给了安骥,与张金凤一起鼓励安公子进取功名。作品前段突出她的侠义,较为生动,后段强调她的守礼,则甚苍白,前后性格不统一。
安学海:表字水心。正黄旗汉军人。天性聪明,见识广博,学问超群,但屡次会试,都未得进士。近五十岁会考,终于得中,被派到南河玄家堰任职。因为人刚直,不知贿赂,被河台谈尔音所妒。后因河堤决口,被革职拿问带罪赔修。被开复之后,便死了仕宦之心,一心寻找儿子的救命恩人即亡友的遗女十三妹。在邓家庄与邓九公意气相投,结为兄弟,在众人帮助下,制止了十三妹的复仇行为,说服并帮助她扶母亲灵柩回京与父亲合葬,此后又打消了十三妹立志不嫁的念头,,使她嫁给儿子安骥以安身立命。他一生谨行仁义礼智信,言合于经学。他又以德报怨,给邓九公祝寿时遇到谈尔音穷愁潦倒,不得归乡,便赠与银两。又喜授业讲学,在邓家庄使四个儒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安骥:表字千里,别号龙媒,乳名玉格。从小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长大,学识渊博,温文尔雅,但又幼稚而缺乏世事经验。但他有主见。其父安学海在外任官被陷遭参劾后,他筹集银两前去救父,途中被两个骡夫欺骗,他却相信骡夫而怀疑前来救助他的侠女十三妹。到了能仁寺,又被寺里的和尚暗算,幸亏十三妹救助,才逃得活命,在十三妹逼迫之下,与村女张金凤结为夫妻。后来同父亲回京,又娶了十三妹。自此学业上有些怠惰,追求酒诗风流。十三妹,,张金凤二人借开菊花宴激励他,使他闭门发愤读书,力争求取功名。后来参加考试,探花及第,作过国子监祭酒,后任山东观风整俗使。
张金凤:河南彰德府人,因遭灾,变卖家产,随父母去京投亲。途中宿于能仁寺,住持见其貌美,对之起歹心,她坚决不从,后被十三妹救出,并与同时被救的安公子成亲。她性情温婉贤淑,孝顺公婆,克尽妇道,深得安学海夫妇的欢心。后来十三妹仇人被诛,其母又死,安学海欲使她亦嫁安公子,她执意不肯。张金凤以其伶牙俐齿说服了她,二人共事一夫。作品突出她对父母公婆的尊孝,对丈夫的体贴鼓励和不专房嫉妒。
谈尔音:号钰甫,河工佐杂微员出身,靠逢迎献纳当上了南河河道总督,待入傲慢,居心阴险,利用职权广收贿赂。安学海初上任,未给他送厚礼,他便以为是看不起他,同时又嫉恨安学海的才干,不加重用。在他庆寿时,安学海又未送厚礼,就更增加了对安学海的憎恨,便伺机报复。明知高家堰外河工程偷工减料,不能承受大水,他便派安学海去任通判,果然外河发水,堤岸两次决口,他便借此将安学海革职拿问。其贪污以及工程的偷工减料问题被钦差查清后,,他亦被革职,并追退赃物,他因此破败。后贫穷不过,只好扮作道士化了装卖唱。
邓九公:名振彪,排行第九,淮安人,早年习文不成,改去习武,武举时又因文试而落榜,于是便做了保镖,六十年没出什么事,客商们敬给名镇江湖之匾。性格粗犷豪放,仗义疏财,有一副义胆侠肝,因得罪了海马周三,险些遭祸。十三妹制服了周三,保全了邓九公的脸面。虽然十三妹拜他为师,并同老母亲投奔于他,但他对十三妹却十分敬重。后与安学海相识,彼此意气相投,遂为结义兄弟,帮助他使十三妹安身立命。他身体强健,年已八十无龙钟之态。,喜饮酒,且酒量很大。邓九公这个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豪侠好义,受恩不忘恩。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宋书
- 元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