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二刻拍案惊奇》题材大多取自《太平广记》、《齐东野语》、《夷坚志》、《剪灯新话》、《剪灯余话》及其他典籍,经过作者凌濛初的再加工和再创作,融入了凌氏本人的思想个性,体现了凌氏本人的艺术构思和艺术风格。所以二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而有较大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刻拍案惊奇》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作者科场失意,遂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聊抒胸中垒块;其二是作者受了冯梦龙编纂三言的影响。凌氏出身于书商之家,见冯梦龙三言颇存雅道,一破今时陋习,且又颇为畅销,遂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凌濛初虽仿效冯梦龙编著二拍,但他的思想较之冯梦龙却相对复杂保守,故二拍的思想内容较之三言也多落后保守的倾向,表现出矛盾复杂的状况。在艺术上,,凌氏却并不步趋冯氏,而能化神奇于臭腐,形成拍案惊奇的艺术效果。
在该书《小引》中,作者自言: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其间说鬼说梦,亦真亦诞,然意存劝戒,不为风雅罪人,后先一指也。竺乾氏以此等亦为绮语障,作如是观,虽现稗官身为说法,恐维摩居士知贡举,又不免驳放耳。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列女传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