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救叔蓝关扫雪
救叔蓝关扫雪
却说唐宪宗素性好佛,一日两蕃遣僧进佛骨,其色红润光焰。宪宗惑之,欲迎之入宫,诸臣莫敢言其非。文公以为异端不祥之兆,乃上表谏之。以为:“佛乃夷狄之法,自黄帝以来,禹、汤、文、武皆享寿考,百姓安乐,当是时未有佛也。迨汉明帝时,始有佛法,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以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在位四十八年,三舍身为佛家奴,竟为侯景所迫,饿死台城。 由此观之,则佛不足信明矣。如其身在,奉命来朝,陛下容纳,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袋,卫而出境,不令惑众。况具身死枯朽之骨,岂宜入宫?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罪,臣实矜之。悉付有司,投诸水火,以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佛如有灵,能作祸福,凡有灾咎,宜加臣身。”
表上,宪宗大怒,议降潮州,限日起行。文公别家,遂往潮州而去。
行不数日,彤云四起,寒风急飘,纷纷雪下。文公行至一处,雪深数尺,马不能进,路不可知,又无人家可问。约马退转,亦无归路。风紧雪飘,衣衫尽湿,冻馁难禁,愁苦无诉。
忽一人冲寒寻路,扫雪而来,视之乃湘子也。向前谓公曰:“公忆昔日花间之语乎!”公问:“此地何处?”湘子曰:“此蓝关耳。”公嗟叹久之,乃曰:“事固有数如此,吾为汝足前日之句。”诗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乃与湘至蓝关傅舍中宿焉,公方信湘之言不诬也。是夜公与湘论往来之事,修真其道,公深悦服。次日湘辞行,出药一瓢与公曰:“服一粒,可以御寒暑。”公恍然。湘曰:“公不久即西归,不惟无恙,且将复用于朝。”公曰:“此后复有相见之期乎 ?”湘曰:“前期未可知也。”乃飘然而逝,后复度文公仙去。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