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公堂上屈打成招 牢狱中协谋救主
公堂上屈打成招 牢狱中协谋救主
且说耿知府政事精勤,不肯懈怠。因牵挂柳道一案,未审明白,黎明起来梳洗停当,穿上公服,即命击鼓升堂。坐在暖阁内,专意等候,说:“昨晚差役带领贾氏前去李花家搜拿秋莲并李花审问,这时候想也就到。”
却说差捕同贾氏领着李花刚到衙前,差捕道:“列位看这光景,料想太爷已经升堂。待进去禀过,好带人犯。”这差捕从旁边角门进去,走到堂前跪下禀道:“奉差到李花家不见秋莲,只有一个包袱,贾氏说是她女儿跑时带出的,拿来呈验。今已将李花拿到候审。”耿知府道:“带上李花来审讯。”众役答应一声,往下急跑,喊声带李花。差捕闻听,将李花推拥到大堂阶前,说:“李花当面。”李花无奈,只得双膝跪下。耿知府抬头向李花一望,生得少年清秀,不似狡猾一流。只得开口问道:“李花你可知罪么?”李生道:“老公祖在上,生员朝夕只在书房,攻读书史,又不欠账,又不欠债,不知罪从何来?”耿知府道:“哦,你拐藏秋莲幼女,杀害奶娘老妇,现在你家搜出包袱,赃证已真,又是拐案,又是人命,怎么你说无罪?快把那郊外如何赠银诱逃,柳道怎样行凶杀害,如今却把秋莲藏在哪里,一一从实供来,免动刑法。”李花闻听吓得胆战心惊,不晓来由,无处插嘴应对,惟说:“叫生员从何处说起?”知府又催问道:“你还不招么,看枷棍伺候。”李春发道:“老公祖在上,容生员告禀,别事真不知道。若问起赠银事原有情节。那日生员因读书倦怠,偶到郊外闲行,见个幼女同老妇,相对伤情,那时生员询问端底,她说为继母凌逼,因此伤感。俺一时动了恻隐之心,仗义疏财,赠她几两银子,其实并无他意。芦林遇惟有此举。至于秋莲私奔,奶娘伤命的事,一切不晓。求老公祖细细端详,笔下超生罢。”耿知府道:“依你说来,全不知情。这包袱可怎么却在你家。不过恃有衣衿护身不肯实说。我今就申文学台,革去你的衣衿。左右与我夹起来。”从衙役如狼如虎的,将鞋袜退去,把夹棍搁下,一个彩起头发,那两个把绳盘了几盘,喝喊一声,两边人将绳背在肩上,用力一紧,这李生便昏迷过去。你看李春发本是个柔弱书生,嫩生生皮肤,怎禁得这等重刑。大约心似油煎,全无主张。头如迸裂,满眼昏红。一个衙役,拿着一碗凉水噙在口中,照他头上啐了三遍,才苏醒过来。叹了一口气说:“冤枉呵!”耿知府问道:“你招也不招?”李生定神思量道:“若就招承岂不污了一世清名,待不招时,这大刑其实难受。想来必是前生造定的了。”耿知府道:“若不招就要再夹了。”李生道:“愿招。”耿知府道:“既是招了,退去夹棍。且带去收监,听候申详定罪。”只见禁子走来,上了刑具,带领回去。说:“这是人命重罪,须加小心。”众小牢子答应一声,照常例收拾起来不提。
却说李翼等候多时,知主人下监,走到狱门说:“哎呀,我那相公啊!”禁子喝道:“你是什么人?”李翼道:“要看我家相公的。”禁子问道:“是李花不是?”李翼道:“正是。”禁子道:“他是重犯,岂容你进去看视。”李翼道:“大哥,我还有些须薄敬,望行方便。”禁子接过说:“啊,也罢,我且行一时之方便,叫你主仆相会一面。”遂开了门,说:“你进来切莫要高声,你家相公受屈的人,待我取盆水来与他洗洗。”李翼道:“多谢大哥了。”说着看见主人,不成模样,不觉满眼含泪说:“相公醒来。”李生闻听把眼睁开,哎呀一声,说:“痛杀我也,我见了你犹如乱箭穿心,满腔忿恨,只是说不出来。”李翼说:“相公曲直,久而自明,容小人访察清楚,翻了此案也未可知。且请忍耐,不必伤感。”主仆两人正在悲痛之际,忽听外边有人叫门,看官你道是何人?原来是石敬坡夜间送了包袱,到了早晨,听得街面上纷纷齐说,将李相公拿在衙门去了,他心内暗暗后悔道:“早知包袱惹祸,断不送去。想那李相公是佛心人,遭逢倒运,怎能打此官司,不知何日才得脱身。不免买些酒肉,到监中探望探望,尽点穷心。”随即提着篮儿进到监门,叫声:“禁卒哥。”禁子望外一看,说:“做什么的?”石敬坡道:“里边有个李相公么?”禁子道:“有个李春发,你问他怎的?”石敬坡道:“可将门开了,待我看看他。”禁子把眼一睁,说:“咳,这是什么所在,你要进去?”石敬坡道:“太爷我还有些薄敬。”禁子问道:“多少呢?”石敬坡道:“三百大钱。”禁子道:“不够,再添。”石敬坡道:“权且收下,俟后再补。”禁子道:“也罢,快些进来。”石敬坡叫声:“李相公我的恩人呀,你本是读书人,怎能受此苦楚,我今特来奉看,请吃一杯酒。”李生不知是何人,突然而来,说:“我不用。”石敬坡说:“吃一块肉罢。”李生道:“也不用。”石敬坡道:“李相公你的讳是春发么?”李生道:“正是。我和你素不相识,怎好承情,却来看我。”石敬坡道:“相公你再想想。”李生道:“如此你敢是个拐子。”石敬坡道:“我明明是个贼,他乃认成拐子。既不相识,枉费穷心,回去罢。禁卒哥开门。”李翼道:“相公,他好像那夜在我家做贼的石敬坡。”李生道:“是了,快叫他转来。”李翼赶上说:“石大哥转来。”石敬坡道:“认得了么。既然认的,不必细说。我蒙过相公厚恩,杀身难报,今送来一壶酒,聊表寸心。相公吃一杯罢。”李生道:“拿来我吃一杯。”石敬坡道:“再吃一块肉何如?”李生道:“吃不下去。”石敬坡道:“恩人所犯何罪,监禁在此。”李生道:“连我也不知犯的何罪?只那晚屋檐上掉下一个包袱,认就谁家失盗,贼人遗下的。不料天明,姜婆就带领公差拿我,说我杀了她家养娘,窝藏她家女儿,名唤秋莲,偏偏包袱又现在我家,大老爷不问曲直,除名动刑,屈打成招,问罪收监。”石敬坡道:“相公那杀人罪,你如何轻易承认。”李生道:“刑法难熬,不得不然。”石敬坡道:“恐怕杀人即要偿命,谁是你的救星。还有一件,秋莲寻不着,只怕责比你哩。”李生叹口气道:“姜秋莲与你哪世冤家,害得我好苦,就死在阴司,也不甘心。”正说话间,只禁子走来,说:“老爷查监下来了,你们快都出去罢。”李翼与石敬坡同道:“相公放心养着,我们不时来看你。”遂出了牢门。石敬坡说:“李翼哥我两人到僻静去处,有句话讲。”李翼说:“使得。”二人到个孤庙中,石敬坡道:“请问相公就没个至亲好友么。”李翼道:“有个契交,在集侠山住。”石敬坡道:“何不去求他相救。”李翼道:“我也想去,就是牢中没人送饭。”敬坡道:“这个有我。”李翼道:“姜秋莲也要寻找。”敬坡道:“这也有我。”李翼说:“如此说石大哥转上受我一拜。”慌得敬坡扯不及,遂同拜起来。李翼道:“感谢大哥慷慨,既允送饭,又寻秋链。倘我主人得脱牢狱,我主仆不肯忘你恩情的。”敬坡道:“你说哪里话,我受过活命之恩,比不得陌路人,定要事事关心的。”李翼道:“这叫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了。”敬坡道:“李翼哥,集侠山之事要紧,不可迟延。”李翼道:“这个自然。就是那秋莲之事,须烦留心。”敬坡道:“在我身上,不消说了。”李翼道:“我即刻起程去罢。”敬坡道:“我送你一程何如。”李翼道:“不可,各人办事要紧,请罢。”二人作别去了。不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大戴礼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奉天录
- 别史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宣室志
- 小说家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