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为政篇·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
澄候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廿六日王如一朱梁七至营,接九月初二日家书,廿九日刘一彭四至营,又接十六日家书,具悉一切。沅弟优贡喜信,此间廿三日彭山屺接家信,即已闻之。廿七日得左季高书,始知其实,廿九日得家书乃详也。沅弟寄信在省,业江西大营甚便,何以无一字报平安耶?十月初当可回家,为父亲叩祝大喜。各省优贡朝考,向例在明年五月:沅弟可于明年春间进京,若由浙江一途,可便道由江西至大营兄处聚会。吾有书数十箱在京,无人照管,沅弟此去,可经理一番。
自七月以来,否得闻家中事,有数件可为欣慰者:温弟妻妾,皆有梦熊之兆,足慰祖父母于九泉,一也。家中妇女,大小皆纺纱科布,闻已成六七机,诸子侄读书尚不懒惰,内外各有职业,二也。阖境丰收,远近无警,此间兵事平顺,足安堂上老人之心,三也,今又闻沅弟喜音,意吾家高曾以来,积泽甚长,后人食报,更当绵绵不荆吾兄弟年富力强,尤宜时时内省,处处反躬自责,勤俭忠厚。以承先而启后,互相勉励可也。
内湖水师,久未开仗,日日操练,夜在防守,颇为认真。周凤山统领九江陆军,亦尚平安。李次青带平江勇三千在苏垣渡,去湖口县十里,颇得该处士民欢心。茶陵州土匪,闻审扰江西之莲花厅,永新县境内,吉安人心震动。顷已调平江勇六百五十人前往剿办,又派水师千人往吉防堵,河道或可保全。
余癣疾迄未愈,幸精神尚可支持。王如一等来,二十四日始到,余怒其太迟,令其即归,发途费九百六十文,家中不必加补,以为懒惰者戒,宽十在营住一个月,打发银六两,途资四千。罗山于十四日克复崇阳后,尚无信来,罗研山兄于今日到营。纪泽纪梁登九峰山诗,文气俱顺,且无猥琐之气,将来或皆可冀有成立也,余不一一。(咸丰五年九月三日书于屏风水营)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左传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魏书
- 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列子
- 云笈七签
- 刘子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