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为政篇·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
沅弟左右:
臂疼尚未大愈,至为县念。然治之之法,只宜贴膏药,不宜服水药。余日内当赴金陵看视,正月当成行也尝奉寄谕,知少荃为季弟请二品恤典传,予谥建祠,一一允准,但未接阅谕旨耳。陈栋之勇既好,甚慰甚慰!纪梁宜荫一节,予亦思之再四,以其目未痊愈,读书作字,均难加功。弟且有功于家庭根本之地,不将为同气之冠,亦为各族所罕,质谱祖父在天之灵,亦应如此。
九伏洲北渡之贼,果有若干?吾意尚以南岸为重;刘南云王峰臣两军,幸勿速调北渡。盖北岸守定安合无庐舒五城,此外均可挽救,南岸若失宁国,则不可救矣。(同治二年正月廿七日)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辽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说苑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