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
沅弟左右:
专丁送信,具悉一切,所应复者,仍条列如左:一、折稿皆轩爽条畅,尽可去得。余平日好读东坡上神宗皇帝书,亦取其轩爽条畅,弟可常常取阅,多阅数十遍,自然益我神智。譬如饮食,但得-般适口充肠,正不必求多品也。金陵战事,弟自行具奏亦可,然弟总以不常奏事为妥。凡督抚以多奏新事,不袭故常露面。吾兄弟在此鼎盛之际,弟于此等处,可略退缩-步。
一、鲍军仍须由大胜关进孝陵卫,决不可由下面绕来。待过中秋后,弟信一到,余别咨鲍由南头进兵。
一、弟骤添多管,与余平日规模不符;然赋势穷蹙之际,求合围亦是正办,余亦不敢以弟策为非。恽中丞余曾保过,凡大臣密保人员,终身不宜提及一字,否则近于挟长,的于市恩。此后余与湘中函牍,不敢多索饷项,以避挟长市恩之嫌。
弟不宜求之过厚,以避尽欢竭忠之嫌。
一、江西厘务,下半年当可略旺。然余统兵已近十万,即半饷亦须三十万,思之胆寒。弟处米除每月三千石外,本日又解四千石矣。(同治二年七月廿三日)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正史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