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鸦馆楼朱温赌带
鸦馆楼朱温赌带
却说众诸侯都来,架着二人刀剑,跪于面前日:“未曾讨贼,先杀自家,恐于军不利。”诸侯力劝,二人怒气方息。温插剑归鞘,进曰:“非臣敢来杀君,实知外人议论大王,昏迷酒色,不理军情。臣听得此语,心怀不忿,故来相激耳!”晋王曰:“吾亦知之。”
正论间,忽报黄巢驾下前部将孟绝海引兵来到。众诸侯听得,各皆惊疑。只有朱温暗喜:“若是孟绝海的兵到,把这老贼哄出去试刀。”朱温近前大叫曰:“如今孟绝海的兵到,请大王先出去见头阵。”晋王怒曰:“朱温!你这厮十分无礼,朝廷有旨,与我钤辖天下诸侯,何用你多言?不是吾开大口,明日破黄巢,亦不用你众诸侯,你下楼去,在吾那五百家将、十三太保内,不要拣吾的好汉,只拣一个瘦弱不堪的出去,擒那孟绝海来,吾面问巢贼的消息。”朱温说:“大王不知孟绝海手段,臣且说与大王知之。这人是岭南人氏,与黄巢起手夺唐东西二京,斩将三百八十余员,但到阵前,谁敢与他比手,真个英雄无敌!”晋王说:“不必夸他,只消我拣一个瘦弱的出去便了。”
朱温急下楼来,看那五百家将,好似西天会下黑杀神,灵霄殿上游奕士;看那十三太保,都是上山打虎敲牙将,入海擒龙拔角夫。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勖、李存直、李存江、李存龙、李存虎、李存豹、李存受、康君利、李存信,只有十二个太保。朱温问嗣源曰:“你父说有十三太保,今缘何只有十二个?”李嗣源曰:“那城墙下折枪竿上打盹的就是第十三个太保,飞虎将军李存孝。”朱温向前一看,大笑曰:“存孝身不满七尺,骨瘦如柴,他也是太保?就拣他出去罢!”便把存孝头摇了一摇,叫声:“胡虏!你父有令。”存孝听得叫他胡虏,心中大怒,一手抓过,举起就摔,朱温鼻口皆流鲜血,大叫:“太保饶命!”晋王在楼上看见,叫道:“不可!”存孝听得晋王叫唤,即止曰:“造化了你,若非父王叫止,就把你捻成肉泥也!”遂放下朱温,与他上楼。晋王心中暗喜,叫存孝云:“朱温是个诸侯,如何与他玩耍?”存孝说:“不是儿与他玩耍,他叫儿是胡虏。”晋王最恼人叫胡虏二字。朱温说:“臣知罪了!”
晋王命存孝活捉孟绝海来,吾要问他个军数。朱温说:“这一个病汉,若活捉得孟绝海来,臣与存孝赌。”晋王说:“赌甚么?”朱温说:“存孝若拿得孟绝海,俺情愿把腰问玉带输与他。”解说:“儿若拿不得孟绝海,儿就把这颗头割与朱温。”晋王说:“你两个要赌,必须要两个保官。”只见函国公袁容向前说:“臣保存孝。”节度使王重荣也向前说:“臣保朱温。”言毕,存孝下楼,披挂上马,径出河中府去索战。
嗣源看见带马,问曰:“兄弟单骑,欲往何处?”存孝曰:“去活擒孟绝海!”嗣源曰:“怎不带一支兵去?”存孝曰:“父王钧旨,安敢有违?迟归尚欲加罪。”嗣源曰:“既然如此,尔须用心前去,但闻孟绝海,亦是勇悍之人,可宜仔细。”存孝连声应诺,即出阵前大喝曰:“来将速降,免污吾刀剑!”
盂绝海大怒,正欲出战,左胁下闪出一员副将彭白虎曰:“此人是李克用手下一头目,待小将活擒过来祭旗,随即绰枪骤马直出。存孝曰:“来将通名!”彭白虎口:“尔乃何人?”存孝曰:“吾是晋王世子,十三太保飞虎将李存孝。”彭白虎曰:“吾乃大齐王驾下前部大将军盂……”存孝听得说出孟字,更不俟其说完,被存孝撇开枪,展猿臂活捉彭白虎过马来,径进河中府,见了晋王曰:“儿拿得孟绝海来了!”众诸侯尽皆惊异。白虎曰:“我不是孟绝海,我是大将彭白虎。”晋王大怒曰:“叫你拿孟绝海来,如何拿了彭白虎来?”存孝说:“他在阵上说是孟绝海,那里说是彭白虎。”晋王曰:“重去拿那贼来,我问他。”彭白虎曰:“小人看见许多英雄,从不曾见这样好汉,我只说是黄巢部将,刚说出一个孟字,不知怎的,就拿我过马来。”晋王说:“你这个急喉咙的贼,刀斧手推出去斩了!”
却说晋王问阴阳生是甚么时候?阴阳生答云:“巳时了。”晋王吩咐:“存孝,限你午时牌,就要拿到孟绝海。”存孝曰:“奈儿不识孟绝海面貌,寻个作眼的人同去。”晋王曰:“这个使得!”即问那众诸侯:“认得孟绝海么?”言罢,华州节度使韩鉴进曰:“臣与孟绝海同郡,却认得他。”晋王说:“你就与存孝同去作眼。”二人下楼上马,径出河中府搦战。
孟绝海正恼,有人报请战,绝海未应,闪出班翻浪向前道:“小将不才,愿出一阵。”绝海大喜,即令披挂上马,领兵出营,一马当先,大叫:“来将是谁?”存孝曰:“吾是李晋王第十三太保、飞虎将军李存孝,你是何人?”班翻浪曰:“吾乃黄巢驾下,孟绝海的部将、班翻浪是也。”存孝说:“吾要拿孟绝海,要你这小卒出来何用?”翻浪心恼,横枪就刺,被存孝举起毕燕挝,打得脑浆进出,死于马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曲木子有诗为证:
英雄存孝世无双,匹马威风不可当,
展臂生擒彭白虎,又捶翻浪立时亡。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中庸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