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沉(阴)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
《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沉行筋间,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细无力。
【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畜,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别史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小五义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