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
亮父母早亡,为避东汉末年战乱,随叔父到荆州。叔父死后,在南阳隆中躬耕隐居十年,结交士人,观察天下大势。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赤壁之战前夕,亲往江东联络孙吴,结成抗曹联盟,使曹操败退。随后,他又帮助刘备经营荆州,占领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刘备征吴失败后,于临死前在白帝城将自己的孩子刘禅及复兴汉室的大业托付给他。从此,诸葛亮担负起蜀国重担,重新与孙吴修好,,又平定南方的叛乱,并屡次北伐曹魏,相兢兢业业,为帅呕心沥血,以致积劳成疾,在公元234年病逝於北伐前线五丈原。
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曹魏的司马懿与他多次交兵后,亦赞叹他是天下奇才。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周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十二楼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