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兽部·豕
释名
猪、豚、加(一指公猪)、志(指母猪)。
气味
加猪肉:酸、冷、无毒(一般猪肉:苦、微寒、有小毒。)
猪油:甘、微寒、无毒。
猪肝:苦、温、无毒。
猪肾(猪腰子):咸、冷、无毒。
猪胰:甘、平、微毒。
猪肚(即猪胃)猪肚(即猪胃):甘、微温、无毒。
猪脬(猪膀胱,俗称猪尿胞):甘、咸、寒、无毒。
猪胆:苦、寒、无毒。
母猪蹄:甘、咸、小寒、无毒。
主治
母猪蹄:
妇女无乳。用母猪蹄一具,加水二斗煮成五、六升饮服。或加通草六分亦可。又方:用母猪蹄四枚,加水二斗,煮成一斗,放入土瓜根、通草、漏芦各三两,再煮至六升,去渣,加葱、豉作粥或汤吃。如身觉热并有微汗即为有效。乳若不通,可再次服药。
痈疽发背。用母猪蹄一双、通草六分,棉裹煮汤吃。
猪胆:
时泻时止。久而不愈。用黄连末、黄蘖末各一两,以猪胆煮熟,和末为丸,如绿豆大。每取适量,米汤送服。此方名“二圣丸”
赤白痢。腊月收集猪胆百个,都装入黑豆,加麝香少许,阴干,每取五、七粒,研为末,生姜汤调服。
小便不通。用猪胆一个,热酒和服。
消渴不通。用雄猪胆五个、天花粉一两,同煎,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取二丸,含中咽汁。一天二次。
疔疮恶肿。用猪胆风干,和生葱捣烂 ,敷患处
目翳、目盲。取猪用文火煎稠,调成丸子,如黍米大。每纳一粒放眼中,有效。
目赤肿痛。用猪胆汁一枚,和盐碌五分点眼。
汤火伤疮。用猪胆调黄蘖末涂搽。
猪脬:
梦中遗尿。用猪脬洗净,炙过吃下。
产后遗尿。用猪脬、猪肚各一个,以糯米半升放入脬内,然后将脬放入肚内,加五味煮食。
疝气坠痛。用猪脬一个,洗净,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破故纸、川栋子等分,将脬填满,再加青盐一块,扎定。酒煮熟,吃脬留药。药再焙过,捣丸服下。
阴茎生疮。用猪脬一个连尿去一半留一半,在煅红的砖上焙干,研为末,加入黄丹一钱,调匀敷疮上。三、五次即愈。敷药前,患处须用葱椒汤洗净。
猪胰:
肺气咳嗽。用猪胰一具,苦酒煮食,不过二服可见效。
拔去去翳。用猪胰子五钱、蕤仁五分、青盐一钱,共捣为泥。每取少许点眼,取下翳膜为效。
赤白癜风。用猪胰一具,酒浸一时,饭上蒸熟吃下。不过十具即见效。
手足皲裂。用酒泡猪胰洗擦。
猪肾:
肾虚遗精。用猪肾一枚,切开去膜,填入附子末一钱,湿纸裹好,煨熟,空心吃下,并饮酒一杯。不过三、五服,即见效。
肾虚阳萎。用阉猪肾一对,切片,同枸杞叶半斤,加豉汁一碗,椒、盐适量,一起煮汤吃。
肾虚腰痛。用猪腰子一个,切片,以椒、盐淹去腥水,加杜仲末三钱,包在荷圳中煨食,酒送下。
老人耳聋。用猪肾一对,去膜,切小,以粳米二合、葱白二根、薤白七根、人参二分、防风一分,同煮粥吃。
突患肿满。用猪肾破开,填入甘遂末一钱,纸裹好,煨熟吃下。以小便通畅为效,否则须再服。
突然咳嗽。用猪肾二枚、干姜三两,加水七升,煮至二升,饮服取汗。
久泄不止。用猪肾一个,破开,加放骨碎补末,煨熟吃下。极效。
赤白痢,腰痛。用猪肾二枚,研烂,加入陈皮、椒、酱作馄饨,空心时吃下。
赤白带。常用猪肾炙食。
崩中漏下。治方同上。
产后虚汗、发热、肢体疼痛(此病亦名蓐劳)。用猪肾一对,切小,水三繁荣昌盛,粳米半合,加椒、盐、葱白煮粥吃。又方:用猪肾同葱、豉一起作汤吃。
猪肝:
休息痢。用阉猪肝一具,切成片,杏仁(炒)一两,同放入锅内,加童便二升,文火煎干,取食。一天食一次。
浮肿胀满。用猪肝一具,洗净切小,加葱、豉、姜、椒、炙食或煮汤吃。
水肿尿涩。取猪尖三块、绿豆四撮、陈仓米一合,同水煮粥吃,毒从小便排出。
肝热目赤。用猪肝一具,切薄,水洗净,调五味吃。
打击青肿。炙猪肝贴痛处。
猪油:
赤白带。炼猪油三合、酒五合,煎开,一次服下。
大小便不通,用猪油、姜汁各二升,微火上煎至二升,加酒五合同煎,分次服。
上气咳嗽。用猪油四两,煮开多次,切小,和酱醋吃下。
手足皲破。用猪脂化热酒中擦洗。
口疮塞咽。用猪油、白蜜各一斤,黄连末一两,合煎取汁、熬浓。每服枣大一团,一天服五次。
瘰疬。用猪油淹生地黄,煮开六、七次,涂患处。
加猪肉:
小儿刮肠痢疾(噤口闭目)。用精猪肉一两,切花天酒地,炙香。以腻粉末半钱铺上令食,或信纸闻香味,即可进食。
上气咳嗽。用猪肉切成短条,猪油煎熟吃下。
破伤风肿。取新杀的猪肉,乘热割下小片贴患处。连换三片,即可消肿。
打伤青肿。炙猪肉贴上。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国语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