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菜部·干姜
释名
白姜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和白干姜在浆水中煮透,取出焙干,捣为末,加陈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开水送下。其效极验。
头晕吐逆。用干姜(炮)二钱半、甘草(炒)一钱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有 效。
水泻。用干姜(炮)研为末,稀饭送服二钱即愈。
血痢。用士姜烧存性,放冷,研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极效。
脾寒疟疾。用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又方:干姜炒黑为末临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三钱。
咳嗽上气。用干姜(炮)、皂荚(炮,去皮、子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捣烂,筛过,取等分,加炼蜜同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发时即服,一天服三至五次。禁食葱面油腥。有特效。
吐血不止。用干姜为末,童便调服。
赤眼涩痛。用白姜末,水调贴足心。
牙痛。用川姜(炮)、川椒,等分为末,敷搽患处。
痈疽初起。用干姜一两炒紫,研为末,醋调敷痈四周,留头。
瘰疬不收。用干姜为末,加姜汁调成糊,以黄丹为衣,每日随疮大小放药。追脓尽生肉合口,即可停药。如仍不俣,加葱白汁调大黄涂搽好愈。
附方
生姜是姜的新鲜根茎,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茎,干姜经过炮制,炒成外观黑色、内部老黄色,即为炮姜。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宝传
- 列子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