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草部·地榆
释名
玉豉、酸赭。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吐血。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治方如上。
血痢不止。用地榆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下。又方:单用地榆煎汤,每服三合。
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两次。
大便下血,长期不愈。用地榆、鼠尾草各二两,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小儿疳痢。用地 榆煮汁。熬如饴糖。服之有效。
毒蛇螫人。用新地榆根捣汁饮下,并以搽伤口。
虎犬咬伤。用地榆煮汁饮下,再以地榆末敷伤口。单用白开水冲服地榆末亦可。
小儿湿疮。用地榆煎成浓汁,一天洗疮两次。
小儿面疮,红肿烧痛。用地榆八两,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温洗患处。
附方
地榆的主要功能是凉血、止血、泻火、收敛,因而是伤科和妇科的要药。但其性偏寒。凡虚寒的人及泻白痢者,不宜用本品。天热时,地榆叶泡茶,有解暑的作用。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蛮书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刘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