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草部·紫参
释名
牡蒙、童肠、马行、众戎、五鸟花。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下痢。用紫参半斤,加水五升,煎成二升。再加入甘草二两,煎至半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紫参汤”。
吐血不止。用紫参、人参、阿胶(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乌梅汤送下。又方:与上方基本相同,但减去人参。换为甘草,以糯米汤送下。
脸上酒刺。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和呈两,共为末,加胡 桃仁捣烂,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附方
紫参作药用,远见于张仲景的《金匮玉函》,后来用者较少。但各书仍记载共功效。认为它是“肝脏血分”之药,“故治诸血病”。由于丹参也具有这类功效而更显著,所以紫参就渐少受到注意了,近年一样紫参被用于治疗癌肿(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肝癌等),常与狗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配合应用。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集
- 尚书
- 礼记
- 孝经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明季北略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兵家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日知录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