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草部·龙胆
释名
亦名陵游。
气味
(根)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
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水送下。
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捣为末。取一茶匙,水煎,温服。
谷疸、劳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劳疸因过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参三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如不愈,可稍稍增加药量。治劳疸,可增加龙胆一两、栀子仁三至七枚,以猪胆代牛胆和丸。
盗汗。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
咽喉热痛。用龙胆磨水服。
目涩。用生龙胆捣汁一合,加黄连浸汁一匙,调匀点眼。
眼中流脓。用龙胆、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突然尿血不止。以龙胆煎服。
附方
张元毒说:“龙胆味苦性寒,气味俱厚。......其用有四:除下部风湿,一也;及湿热,二也;脐下至足肿痛,三也;寒湿脚气,四也。”又说:龙胆是“治眼中疾必用之药”。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韩非子
- 法家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酉阳杂俎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