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六 草部·山慈姑
释名
亦名金灯、鬼灯 、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
(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风痰 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诗经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