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石部·禹余粮
释名
亦名白余粮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大肠咳嗽(每咳便排出粪来)。用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打碎,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去掉渣滓,分两次服。此方名“赤石脂禹余粮汤”。
肠泄不止。用禹余粮四两(火煅、醋淬),加乌头一两,冷水浸一夜,去皮脐。两药共焙为末。稍滴醋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饭前服五丸,温开水送下。
赤白带。用禹余粮(火煅、醋淬),加干姜等分。如仅有赤带,则干姜减半。两药共研细。每服两茶匙,空心服。
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有各种颜色,小肚子痛,不能生育)。用禹余粮、赤石脂、牡蛎,分别煅过,共研细;加乌贼曲、伏龙肝(炒)、桂心,各药等分为末。每服一小茶匙,温酒送下。忌食葱蒜。
大风疠疾(眉发脱落,遍身顽痹)。用禹余粮二斤、白矾一斤、青盐一斤,共研细,装在罐子里,封牢,周围用炭火煅烧自晨至晚约十二小时。特冷却后,研细,埋土中三天。同时,每一两加胡麻(经过九蒸九晒,炒熟)粉三两。每服二钱,荆芥茶送下。一天服两次。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三略
- 将苑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杂家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