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 石部·礞石
释名
礞石有青、白二种,以青者为好。打开须有白星点,无星点者不入药。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湿热痰症。用礞石、焰消各二两,煅过,研细,水飞,晒干。取一两,加酒蒸大黄八两、酒洗黄芩八两、沉得五钱,共研为末。水调成丸子,如梧子大。平常只服一、二十丸。如大便结,可增至一、二百丸,温开水送下。妊妇和患水泻者忌服。此方名“滚痰丸”。
一切虚冷久积(滑痢,腹有癖块,妇女月经过多而又持久)。用礞石半斤,研细;硝石二两,也研细。共放坩锅内,盖严,炭火煅过,以尽灰二十斤左右为度。冷后取出,再加入赤石脂末二两,滴水为丸,如芡子大。等干后,又放坩锅内以小火煅过,待冷即收存备用。每服一丸至三丸。空心服,温水送下。泻痢日久者,可加至七丸。此方名“金宝神丹”。
急慢惊风。风礞石一两、焰消一两,同煅过,研细。每服半钱至一钱。急惊风痰热者,用薄荷汁和生蜜调匀送下。慢惊风脾虚者,用木香汤和熟蜜调匀送下。此方名“夺名散”。凡痰壅咽喉,命在旦夕者,服此都有效。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十三经
- 周礼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史记
- 三国志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梁书
- 南齐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撼龙经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长生殿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