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变战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好在知兵,举动必先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应之,乃利。法曰:“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凡是兵家的用兵法则,最重要的是善于随机应变。鉴古及今而通晓用兵的,都是在采取作战行动之前,必须首先要分析判断敌情。如果敌情没有变化,就要善于等待;如果有所变化,就要随其变动而有所反应,这样才能占有有利形势。诚如兵法所说:“能够根据敌情变化采取相应对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五代梁末,魏博兵乱,贺德伦降晋。庄宗入魏〔州〕,梁将刘鄩乃军于莘县,增垒浚池,自莘至河,筑甬道输饷。梁帝诏鄩出战。〔奏〕曰:“晋兵未易击,俟彼进取,苟得机便,岂敢坐滋患害?”帝又遣使问以决胜之策,对曰:“臣无奇谋,但人给十斛粮,尽皆破敌。”帝怒曰:“将军留米将疗饥耶?”又遣使督战。鄩谓诸校曰:“大将专征,君命有所不受。临敌制变,安可预谋。今揣彼自气盛,难可轻克,诸君以为如何?”众皆欲战,鄩默然。〔他日,〕乃复召诸将列军门,人给河水一杯,因命饮之。众未测其意,或饮或辞。鄩曰:“一杯之难若是,滔滔河流可尽乎?”众皆失色。时庄宗以兵压鄩营,亦不出。帝又数遣人促之,鄩以万人薄其营,俘获甚众。少顷,晋兵既至,鄩退,复战于故元城。庄宗与李嗣源、李存审夹击,梁兵大败。
五代时期的后梁末年,魏博镇驻军叛乱,叛乱者囚禁了刚刚到任的节度使贺德伦并投降了据有河东地区的后晋。晋王李存勖率军进占魏州,后梁大将刘鄩驻军于莘县,增修营垒,疏通护城河,从莘县至黄河修筑通道确保粮饷运输无阻,以期持久抗御晋军。但是,梁末帝朱友贞却下诏书命令刘鄩立即出兵迎战晋军。刘鄩为此而上表奏请末帝说:“晋军并不容易攻打,我正在观察敌情,一旦有了机会再迅速出击,我哪里敢拖延时间偷安而导致内部产生危机?”梁末帝派遣使者前来向刘鄩询问与敌决战将采取什么对策,刘鄩回答说:“我也没有什么奇妙的对策。只要能供给我部每人百斗粮食,就能够打败敌人。”梁末帝一听,大发怒火地说:“将军留存这么多粮食,是准备治疗饥饿病吧!”接着,又排遣特使前来督战。刘鄩见此便对部将们说:“大将出征在外,即使是皇帝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与敌军作战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因变制胜敌人,怎么可以脱离敌情实际而预先想定取胜之策呢。目前来看敌人士气正盛,不是轻易可以击败的。对此,诸位以为如何?”众将领听后都要求出战,刘鄩见此情形默默不答。一天,刘鄩又把诸位将领召集到军营门前,每人给一杯黄河水,命令他们喝下去。众人揣摸不透刘鄩的用意,有的遵命喝了,有的则推辞未喝。这时,刘鄩大声说道:“喝一杯黄河水都困难成这样,滔滔不尽的黄河流水能把它一下喝完吗?”众将听后大惊失色。这时,李存勖派兵迫近梁军营门挑战,刘鄩仍然坚守不战。其后,梁末帝又屡次派人催促刘鄩出战,刘鄩无奈,只好亲率万人进攻晋军营阵,俘虏了不少晋兵。可是,不一会,李存勖率领大军赶到,刘鄩见晋军来势迅猛,便命令军队退回。其后梁晋双方又激战于故元城,梁军在晋王李存勖和大将李嗣源、李存审所部的奋力夹击之下,惨遭失败,刘鄩本人幸免南逃。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明史
- 宋史
- 晋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宝传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