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和战
凡与敌战,必先遣使约和。敌虽许诺,言语不一。因其懈怠,选锐卒以击之,其军可败。法曰:“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凡是对敌作战,战前必须先派使者伪与敌人议和;敌人虽然口头答应讲和,但其内部意见并不一致。这样,我方就可以趁他松懈的时候,选派精锐部队进攻,敌军就会被打败。诚如兵法所说:“敌人尚未受挫屈困而主动来讲和的,必定是另有图谋。”
秦末,天下兵起。沛公西入武关,欲以二万人击秦峣下军,张良曰:“秦兵尚强,未可轻。闻其将多屠、贾子,易以利动。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且日益张旗帜为疑兵,而使郦生持宝啖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击之。”沛公乃引兵出击秦军,大破之。
秦朝末年,全国各地都纷纷起兵反秦。沛公刘邦率军西向进入武关后,准备用二万兵力进击嶢关的秦军。谋士张良劝告他说:“秦朝的军队现在还很强大,不可轻视它。我听说那里的守将多是屠夫、商人子弟,这些人最容易被钱财诱惑。我希望您暂且留下坚守壁垒,可以派人先行一步,筹备五万人的粮食,并在嶢关附近的山上多多张挂旗帜,作为迷惑敌人的疑兵;同时,派遣郦食其携带贵重宝物前往嶢关收买秦将。”秦军将领在郦食其的重利诱惑下,果然叛秦而要与刘邦军联合一起西向袭取秦都咸阳,刘邦于是同意秦将领的建议。但张良及时提醒刘邦说:“这仅仅是秦军将领想要反叛罢了,他们的士兵恐怕不会听从。士兵一旦不服从,必将给我们带来危险。因此,不如乘秦将麻痹松懈之隙而出兵袭击他们。”刘邦于是亲率大军袭击嶢关,大败秦军。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尚书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编年史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中论
- 兵家
- 六韬
- 将苑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何典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