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害战
凡与敌各守疆界,若敌人寇抄我境,以扰边民,可于要害处设伏兵,或筑障塞以邀之,敌必不敢轻犯。法曰:“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大凡在敌我双方各守自己疆界的情况下,如果敌人进犯我边界,袭扰我边民时,可在边界要害之处埋设伏兵,或者构筑障碍要塞用以拦截敌人。这样,敌人一定不敢轻率来犯。诚如兵法所说:“能使敌人无法达到其预定目标的,是我设置重重障碍妨害它的缘故。”
唐时,朔方军总管沙矺忠义为突厥所败,诏张仁愿摄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贼已出,率兵蹑击,夜掩其营,破之。始,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北崖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祀,然后引兵渡而南。时默啜悉兵西击突骑施,张仁愿请乘虚取漠南,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唐休璟以为:“西汉以来,皆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所有。”仁愿固请,中宗许之。表留岁满镇兵以助其功,时咸阳兵二百人逃归,仁愿擒之,尽斩城下,军中股栗,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就。以拂云为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东城南直榆林。三垒相距各四百余里,其北皆大碛也,斥地三百里远。又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马,朔方复无寇。岁省费亿计,减镇兵数万。
唐朝中宗神龙三年(公元707年),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被突厥军打败,朝廷下诏派张仁愿任御史大夫去接替他打突厥军。张仁愿抵达任所时,突厥兵已经退走,于是他便率军跟踪追击,乘夜偷袭,击败了突厥军。在此之前,唐朝朔方军与突厥是以黄河为分界的。黄河北岸有个拂云祠,突厥首领每次率兵南下侵犯边界,必定先到该祠祷告以求神灵保佑,然后再引兵渡过黄河南下。张仁愿刚来这里时,恰值突厥可汗默啜率领全军西向进攻突骑施,仁愿奏请中宗批准其率兵乘突厥内部空虚之隙而攻取了漠南地区,并于黄河以北修筑东、中、西三座受降城,以此切断敌人南犯的进军道路。但此请求却遭到了尚书右仆射唐休璟的反对,他认为:“自两汉以来,国家在这个地区都是以北守黄河为限,如今却要筑城于敌人腹地之中,最终结果还是为敌人所占有。”为此,张仁愿一再上表申述自己的请求,唐中宗最后终于批准了他筑城的请求。仁愿还上表请求准许其把服役期满即将返乡的士兵留下帮助筑城。当时有咸阳籍镇兵二百人怠工逃跑,仁愿派人抓回后全部杀死在城下,全军上下都为之所震慑。自此以后,参加筑城的人都很卖力,仅用六十天就将三座城垒修好了:以拂云祠处的筑城为中受降城,向南直通朔方镇;西受降城向南直通灵武镇;东受降城向南直通榆林镇。三座城间各相距四百余里,其北面是大沙漠,这样为国家拓宽疆土三百里远。同时,又在牛头朝那山北设置烽火瞭望台一千八百个。从此,突厥人不敢越山牧马,朔方也看不到敌兵的踪迹。每年能节银以亿计算,缩减镇兵几万人。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孟子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文昌孝经
- 三国志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别史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