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六十三 蓟
历史来源
源流一
出自姬姓,轩辕氏黄帝的后裔,以封地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周武王姬发击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周武王立国后,敬仰先贤的功德,封黄帝之后于蓟(今北京市西南角广安门一带)作诸侯,称于蓟侯,建立蓟国,后为燕国所灭。原蓟国君主族人便以国名为姓,称蓟氏,世代相传,遂成蓟姓,是为蓟氏的正宗。
源流二
出自以地名为氏。据《姓氏考略》上说,古代范阳这个地方就是蓟,自唐代以来,在范阳地区(今北京城西南),就有了“蓟州”这一地名出现,当地人因此就以地为姓氏。“蓟”本来是一种草本植物的名称,形状跟芙蓉十分相似,这种植物在河北省的昌平、房山、安次等地,遍地都有,蓟州因此而得名,今天在河北省仍有蓟县。根据学者考证,河北省蓟县,就是全国蓟姓人家的发祥地。蓟姓的得姓,经考证有3100年历史。望族居于内黄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内黄县西北部。
家族名人
蓟子训:汉代建安年间名士。汉代时候许多人相信佛家的道理,也有许多人相信道家的宣扬,当然儒家思想更丰富了。而蓟子训,是善于宣扬自己有神技异术的一位名士,当时京城里许多人对他的道术深信不已。而且蓟子训又善于待客,家里一办筵席有几十桌,客人几百,可以享受酒脯佳肴的款待,都是社会名流官场要人,人们都以到他家作客为荣耀,又越发宣场他的神异本领,故蓟子训的大名在京师以及北方各地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迁徙分布
内黄郡:汉置内黄郡,治所在现今河南省内黄县。
- 推荐作品:
- 经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金史
- 辽史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三略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